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他是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兵败大渡河英勇就义于成都。石达开一生戎马,屡立战功,曾经和清军交战,28天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挺进一千八百里,称得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么,这个令清兵闻风丧胆的石敢当又是怎么会兵败大渡河呢?
当时石达开为躲避天王洪秀全的加害,已经出走天京,脱离了太平天国运动主战场,属于孤军作战。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石达开想在四川建立稳固的根据地,那就必须首先占领清廷在四川的政治、军事中心成都。但是成都在长江北岸,而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在长江南岸,因而抢渡长江就成了该部所必须克服的难题。
1863年4月,石达开率本军三四万人,在未遇抵抗的情况下自米粮坝轻易渡过金沙江,兵不血刃突破长江防线。《石达开自述》中是这样描写他是如何到达紫打地及其前锋部队的情况的:"达开因横江败后,率众绕至米粮坝,知前队与赖剥皮已由宁远大路前进。李复猷自副官村败退后,欲由贵州边界绕入川境,达开即率众渡金江,经宁远,恐大路有官兵拦阻,改走西边小路,只要抢过大渡河,即可安心前进。"如此可以初步看出,共有两条路可以渡过大渡河,分别为石达开所走的小路和赖裕新所走的大路。石达开采取的是声东击西的渡河计划:由先锋赖裕新部先行,迷惑敌人走大路渡大渡河,以吸引清军主力,掩护石达开率领的主力部队走小路通过大渡河。
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紫打地,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河水渐缓,但清军已陆续赶到河对岸布防。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劝降,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英勇就义。而清军背信弃义,将两千太平军全部杀害。
回顾这段,石达开有没有其他路线可选择而不至于深陷绝地呢?
查《太平天国资料》中的《佚名日记》可知,自宁远入雅州,道路有三,自宁远入嘉定,道路有一。一共有四条路都可进军成都。
上图是四条路的大致路线:
大路:小相公岭-越巂厅-大树堡-清溪县(黑色线表示)
小路:冕宁-松林地-铁宰宰-梯子岩-耍耍沟-清溪县(红色线表示)
僻路:冕宁北-夷地-打箭芦-泸定-飞越岭(蓝色线表示)
捷径:西昌黑沙马-凉山夷地-归化汛-峨眉县-嘉定(紫色线表示)
从四条进入四川腹地的路线可以看出,石达开制定的渡河计划是:由先锋赖裕新部先行迷惑敌人走大路渡过大渡河(赖裕新部所走的路径为大路,即黑色线表示的小相公岭-越巂厅-大树堡-清溪县一路),掩护石达开率领的主力部队走小路过大渡河(石达开走的是小路,即红色线表示的冕宁-松林地-铁宰宰-梯子岩-耍耍沟-清溪县一路)。
石达开为什么不走捷径:西昌黑沙马-凉山夷地-归化汛-峨眉县-嘉定这条路呢?
小编分析,石达开进军大渡河之前应考虑过这条路,这条路径虽然好走,但更容易遭到清军的围剿,造成腹背受敌的局面,很难达到目的地。以石达开的性格更喜欢出奇制胜,对比石达开所选的从紫打地过大渡河的路径,会觉得更靠谱。当然如果不遇到大渡河山洪暴发,船只无法渡过,也许石达开会顺利过河,直取成都。
还有一条路就是僻路:冕宁北-夷地-打箭芦-泸定-飞越岭,石达开为什么不走呢?
小编觉得有两种可能:一是石达开可能不知道这条路径,因为这条路属于僻路,而且紫打地距离泸定桥有200多里;二是往西走奔泸定桥过大渡河,必须先渡过松林河,对于石达开这绝不是首选,这点从石达开行军路线可以看出,是直奔的紫打地而不是先过松林河。小编觉得石达开率领的主力大军,如果不奔紫打地渡河而兵贵神速地抢过松林河(铁索桥虽被撤掉,但彼岸只有王应元少量守军,而且松林河只是几十米宽的小河,阻挡不了石达开的大军),沿大渡河而上,直扑泸定,或许能夺下泸定桥,奔雅安而直取成都。即使夺不过泸定桥也可走康定,再寻找新的机会。
由此可见,石达开用兵善于走险道,败也是因为善于走险道,如果石达开不冒险自入紫打地绝地,也许不会招来全军覆没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