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古装剧中,我们都能看见皇帝的自称是朕,口头语就是朕怎么怎么样,是第二人称指代自己。但其实朕这个字一开始并不是皇帝专属的,春秋战国时期有点文化的人都喜欢自称朕,比如屈原。他就在离骚中说道"朕皇考曰伯庸",可见确实人人都能用朕自称。可到了秦始皇的时候,他就改变了原本的样子。

他规定,皇帝必须要有一个专属的自称,不然凸显不出九五之尊的气质。大臣商量过后,觉得朕这个字非常适合,嬴政自己也觉得不错,所以他就下旨不准别人用朕自称了,只有皇帝可以用朕这个字。在没有统一的时候,嬴政是自称寡人或者孤的。其他诸侯王,包括周天子都是这样。寡人的意思是孤家寡人,符合统治者万人之上的身份地位,高处不胜寒嘛。皇帝之位到了刘邦身上,自称字又发生了变化。

刘邦是喜欢用"吾"来指代自己的,《史记》中多个关于刘邦的对话,刘邦都是用吾来自称。不过在大朝会和重大的祭祀典礼上,刘邦又改用了朕字自称。可见刘邦在自称用语上没什么顾忌,喜欢哪个就用哪个。两晋南北朝的皇帝,就有点惨了,因为这个时候许多皇帝都被大臣架空,要看大臣的脸色行事,在他们的面前,皇帝没胆子自称朕。隋唐时期的皇帝,就沿用了朕字自称,宋元时期也一样。

而到了明朝,皇帝的自称再一次发生了变化,明太祖朱元璋喜欢自称咱或者我。关于明朝的电视剧也有不少,朱元璋的自称往往不是朕,而是"咱"这样接地气的字。这很好理解,朱元璋出身底层,是实干派,不然也不能当上皇帝。他从底层一路高歌猛进,在自称这样的事情上向来是不在意的。而且臣子们都是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人,一口一个朕听着也不对胃口。在他的圣旨中,朱元璋喜欢用我来自称。

皇位到了朱棣的身上,自称再次发生了变化,朱棣喜欢自称俺。没错,就是浓厚北方气息的俺。这和朱棣的经历有关,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就在北方。那时候北方并不太平,朱棣经常领兵打仗,军营中哪还讲究什么自称,一口一个本王也不好听。所以朱棣就和其他北方人一样,喜欢自称俺。当了皇帝后,这个习惯就延续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