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上午,北京城天寒地冻,大清王朝最后一次上朝在紫禁城内举行。面对文武群臣,隆裕太后以溥仪的名义宣读了《清帝退位诏书》。诏书只有短短350个字,可里面尽显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藏尽了当时各种力量的角逐。

因此,诏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斟酌再斟酌的结果。关于这份意义重大的退位诏书的起草人,众说纷纭,比较被大家认可的是清末状元张謇起草的。这点也被辛亥革命元老胡汉民所认可,"清帝溥仪退位之宣言,由张謇起草,交唐绍仪电京使发之。"

这句话看似可有可无,实则意义无比重大。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提到孙中山领导同盟会时,有一个十六字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等革命党在早期认为,满清是鞑虏,不属于中华。

孙中山后来也意识到同盟会成立时的十六字 口号有问题,他在1912年1月1日出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言中做出对内施政方针,,要实现"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统一"等,坚决反对任何分裂中国的政治方案。

袁世凯作为辛亥革命后北方的实权人物,当然清楚民族统一的重要性,于是加上那句至关重要的话。袁世凯向来坚持"五族共和",他在1912年4月22日《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就强调:

到后来《中华民国约法》颁布时,袁世凯再次重申,"中华民国之领土,依从前帝国所有之疆域,中华民国人民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法律上均为平等。"袁世凯如此看重领土完整,因此在《清帝退位诏书》上添加那句话,也就不足为怪了。

参考资料:《清帝退位诏书》、《袁世凯与五族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