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基本上皇后中承或者是皇帝在死去之后,朝廷都会根据他们一生的所作所为,给出一个具有肯定意义的称号。而这样的称号叫做谥号,常见的谥号有"文"、"武"等,这些都是褒谥,在歌颂逝者都有什么贡献。不过肯定也有批评性质的,比如说隋炀帝的"炀",秦桧的"缪丑",这些都是恶谥。

不过在这么几千年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的谥号是非常特别的,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他的谥号是大帝,这个人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孙权了。一说到大帝这个词汇,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康熙大帝,汉武大帝这几位。因为他们都是雄才大略统一王朝的君主,而历史上谥号为大帝的却只有孙权这么一人。

按理来说,虽然他建立了东吴,不过这只是三国中的一个,他没有像宋太祖秦始皇统一天下,也没有像康熙皇帝,汉武大帝这样开疆守土。这些皇帝都没用大帝这样的谥号,为什么孙权就敢用了呢?其实这个大帝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那个意思,苏洵《谥法》中曾经说过:则天法尧曰大。也就是说要遵循上天的法则,并效仿尧的行事风格。

作为上古时期的首领,尧颁布历法,令大禹治水,人们免受灾害,虚心纳谏,让百姓指出他的过错。所以在后世尧可以说是备受推崇的,那么孙权又有什么功劳能够称得上是则天法尧呢?要知道在唐宋之前,我国的经济重心是一直都在北方的。

虽然说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先后霸占江南,而东汉也曾经对江南有过开发,不过这里依旧是地广人稀的。真正第一位发展江南的就是孙权,孙权在这里掌了52年的权,他吸收了从北方迁徙过来的流民,又对当地的山越人发动进攻,采取了赢者为尊,强者为兵的政策。

这为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而在称帝之后,孙权还下令修筑水利,开凿运河,完美的解决了运输灌溉的问题。他还设置农官,设置郡县,实行屯田,而这些政策都促进了江南等地的发展。公元230年,孙权又派遣诸葛直,卫温等人带领军队去往台湾,这是大陆人民首次去往台湾的记录。

公元242年,他又派遣聂友等人去往广东、海南等地,加强了大陆和两座岛屿之间的联系,他还是首位把南京作为首都的帝王,这为南京后来称为多朝古都,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不过他晚年比较昏庸,所以有的人认为他不能够和尧相比,他的大帝称号很多人也就不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