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称,陈寿的父亲因为被马谡连累而未得翻身。诸葛亮死后,其子诸葛瞻对陈寿也是看不起,所以影响到了陈寿,使他在写《三国志》时对诸葛亮的评判就失去了真实性。比如他说诸葛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即认为诸葛亮不会随机应变,用兵的谋略也不行,这种评价显然不尽准确。在《三国志》中,陈寿对诸葛亮还是比较推崇的,并明确地说他是治世良才,可与管、萧匹敌。另外,陈寿还编写了十多万字的《诸葛亮集》,内容包括诸葛亮的文章、兵书、奏折,这足以说明他对诸葛亮是非常敬仰和看重的。

中国历史长河中,马谡不算个大人物,知名度却非常高,只是他的知名度是因一次败绩得来的。马谡如果没有街亭之败,而是继续在诸葛亮帐下安心做一名参谋的话,以他的才华,或许能为北伐做出不小的贡献。可惜他太想证明自己,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街亭战败的直接后果,是让诸葛亮精心筹划的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不仅让马谡自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还让很多人因此受到连累,有被杀的,有被降职的,有被判刑的,甚至还有被削职为民的。马谡一人之失,却有那么多人为其受过,说起来也真的有些冤枉。

长史相当于丞相府秘书长。这就像现在国务院总理的秘书长一样,很了不起的。那么他是怎样被连累的呢?原来是因为包庇马谡。

马谡在战前向丞相信誓旦旦,又是立军令状又是拿人头担保什么的,结果打成这个样子。他既恨自己又怕见丞相,怎么办?干脆跑了吧!但他毕竟不是一般的庸才和懦夫,知道跑解决不了问题,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回去了。

此外,还有一个参军因马谡一事受到处罚。

此参军姓陈,在三国中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此我们现在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被处以髡[kūn]刑,就是把头发剃光了的一种惩罚。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所以,剃光头发对受刑者来说是一种痛苦与羞辱。

再就是赵云。因在箕谷寡不敌众兵败而回,从镇东将军被降为镇军将军,差不多是从兵团司令撸为军长,降了一级。赵云与邓芝兵出箕谷,本就是诸葛亮的疑兵之计,北伐成功的话,赵、邓二人胜败应无大碍,因为他们本来就没带多少人;但北伐既已失败,诸葛亮盛怒之下,连带了赵云一起被罚,不得不说也是受马谡之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