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人都出身十分贫寒,都是元朝末年最底层的普通百姓,原本八竿子都不会有什么交集的两人,在元末乱世中都各自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方霸主,那个时候各路起义军中,陈友谅势力是最强大,其次才是朱元璋,这样来说天下大势就是看这两人,他们之间必然有一战。
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展开了一场大对战"鄱阳湖之战",这一战朱元璋20万大军击败了陈友谅60万大军,鄱阳湖之战的胜利,朱元璋成功扫除了最大对手,为日后称帝铺平了道路。
战前双方实力对比
这一战之前,陈友谅势力优于朱元璋,陈友谅占据长江中上游地区,朱元璋位于中下游一代,陈友谅拥有地理上优势,他要进攻朱元璋十分简单,朱元璋并没有这样优势,陈友谅拥有地势上优势,但是人口、经济、农业比陈友谅优势不少,朱元璋后勤优于陈友谅,战争获胜在于后勤,朱元璋已经获得了先机。
朱元璋实力优于陈友谅,朱元璋占据东南政治中心南京,同时也拥有南京城里原来属于元朝不少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成为朱元璋获胜关键,陈友谅在进攻洪都时候,由于没有不错攻城装备,从而导致他一直攻打下洪都,朱元璋军队拥有火器优势是要陈友谅意料之外。
陈友谅通过不断杀戮夺取军队,军队离心离德
陈友谅是个不讲道义之人,他杀自己老上司倪文俊,收编了他的兵马,又杀大将赵普胜,又收编了兵马,最终杀徐寿辉夺取了天完政权,建立了大汉政权,陈友谅通过这种不道义手段获得大量军队,这样军队自然战斗力不高,还有就是他跟明玉珍关系并不太好,谁也不会互相帮忙,陈友谅军队杂色较多,军心并不统一,一旦他出现颓势,他的军队就会各奔东西。
鄱阳湖大战始末
1360年,陈友谅对朱元璋发动了进攻,朱元璋为了迎敌,占用诱敌深入之策,陈友谅果然中计,在洪都城下鏖战几月都未攻下,这个时候朱元璋也成功击败了张士诚回援洪都,最终双方在鄱阳湖之战爆发。
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犯下了一个大错,就是把全部大船连接在一起,虽然方便了,一旦风向不对就会造成不可挽回失败,朱元璋发现了战机问题抓住战绩火烧了陈友谅百艘战船,导致陈友谅随时惨重。
朱元璋陈友谅这一战中士兵死伤无数,也有不少士兵成为俘虏,陈友谅在这个时候为了泄愤,杀了朱元璋3000多俘兵,朱元璋放掉了陈友谅的手下,陈友谅杀俘一事要他失去了人心,也导致大量士兵投降朱元璋,导致他军心不稳。
陈友谅几十万大军粮草消耗是十分可怕的, 他在洪都城下消耗了不少粮食,这个时候陈友谅遇到了缺粮问题,他采取分兵突围之策,无奈朱元璋已经做好准备,要陈友谅损失惨重。
陈友谅虽然想突围回到无常,朱元璋你没有给他机会,最终给朱元璋下大将傅友德射死,他的死导致他剩下部队全部投降或者溃散,鄱阳湖之战以朱元璋胜利结束。
综合所述
这一战胜利十分关键为朱元璋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张士诚、方国珍、明玉珍以及元廷已经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