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正统十四年( 1449 年),朱祁镇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最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于是,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之后,迎接朱祁镇回京,将其安置于南宫。这时候的朱祁镇,已褪去了八年前的懵懂、任性。景泰八年( 1457 年)正月十六晚,石亨、徐有贞、太监曹吉祥拥戴朱祁镇复位的政变。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南宫的幽禁岁月,已经让他磨炼出了更为老练的政治手腕。

明英宗复辟当日即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并将一批大臣、太监下狱。 随即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 两三天后,朱祁镇在朝堂之上对大臣们说,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 众臣皆默然不语。 一个月后,朱祁钰死去,死因不明。 朱祁钰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 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从史书看,只有明朝正德翰林编修陆釴(yì)在《病逸漫记》对朱祁钰的死因作如是记:"景泰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说是明英宗朱祁镇命太监蒋安用帛将朱祁钰活活勒死后,为斩草除根,又赐红帛令唐妃等殉葬。乾隆十四年(1769 年),清高宗弘历为景泰陵立碑题辞,题辞中说代宗"子亦随死,终于杀,礼西山,实所自取耳。"认为朱祁钰系遇害身亡。

朱祁镇继位的第一年,从后宫的太监到朝廷的文武官员再到边关武将,无关乎职位大小、有无爵位,只要曾经轻视过他,轻者免职、重则诛杀。他大肆清洗北京保卫战中有功的官员,包括兵部尚书于谦和内阁辅臣王文被同斩于市,德胜门之战击退也先的副总兵范广被凌迟处死。更是对不肯开关的郭登怀恨在心,将其流放。内阁辅臣陈循、工部尚书江渊、刑部尚书俞士悦被发配流放,内阁辅臣萧镃、内阁辅臣商辂、吏部尚书王直、右都御史李、右通政殷谦等罢职。其下尚有众多景泰年间的文武要员被清洗。这些大都是国家栋梁之才,却被一心党同伐异的朱祁镇清洗。最后,明朝的整个官僚体系,顿时被清理一空。

当然,那些力挺朱祁镇的人都有奖赏。为了他而身死的人,也被陆续追封。朱祁镇下诏为给王振王公公正名,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并在京城智化寺为王振建立旌忠祠。接下来朱祁镇还干一件可谓是匪夷所思的事。北京的西大市街,从前叫西四牌楼的北面牌楼,曾有个坐南朝北的"当街庙",这就是朱祁镇下令修建,纪念那位不打不成交的朋友,瓦剌太师也先。

可见,这八年间的屈辱,被朱祁镇用"奖罚分明"发泄的淋漓尽致。除此之外,景泰年间推出的所有举措,都被朱祁镇否定了。而且,朱祁镇还废掉了于谦设立的"十团营",重新成立"三大营",毫无疑问,仍归石亨、曹吉祥掌管。不过,此时的石亨与曹吉祥,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感觉权力对于他们就是唾手而得。然而,朱祁镇正在下一盘精心布局的棋。等石亨与曹吉祥的手越伸越长,各部衙门都被安插了亲信,甚至,还将手伸向了内阁。于是,朱祁镇在位不满一年,就已有心除去二人。

首先,朱祁镇暗示内阁大学士徐有贞和李贤弹劾石亨与曹吉祥。只是,结果正好相反,对方没倒,自己先折兵。于是,朱祁镇明白,扳倒石亨与曹吉祥的时机还没有成熟。与此同时,朱祁镇更明白,单靠文臣的力量很难铲除石亨与曹吉祥的。于是,朱祁镇以退为进来迷惑对方,却将徐有贞与李贤降职外放。除此,朱祁镇还以锦衣卫的"监控"为主,坐等石亨与曹吉祥落网。朱祁镇复辟后重用锦衣卫逯杲、门达,放纵他们受贿弄权,一时之间人人自危,连皇亲国戚也无法避免。其中最匪夷所思的就是江西宁藩的弋阳郡王朱奠壏(xiàn)诬告案。朱奠壏是宁王朱权之孙,明太祖朱元璋的曾孙,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堂叔。可是堂堂天潢贵胄,仅仅因为得罪了朱祁镇信用的佞幸,便落得个背负污名冤死,尸骨无存的下场。这就是朱祁镇复辟后的天顺朝,其特务统治之恐怖,可见一斑。

当明英宗被俘时,守在他身边的人寥寥无几,袁彬就是其中的一个。袁彬本来就是顶替父亲担任了侍卫,十多年都没有升迁。在北国的寒夜之中,蒙古包抵御不了冷风的侵袭,朱祁镇冻得睡不着,袁彬便解开上衣,将明英宗的脚放在怀中捂热捂暖。瓦剌人随时迁徙,居无定所,朱祁镇又不习惯步行,袁彬便背着皇帝而行。明英宗终于被放回国,袁彬也得以回到大明。袁彬虽因护驾有功,也仅仅升了一级。明英宗重新当上皇帝后,袁彬马上被加官进爵,执掌天下有名的锦衣卫,担任都指挥使。袁彬的妻子去世,明英宗亲自出面,让自己母家的女子嫁给袁彬续弦。袁彬的府第寒酸,皇帝下令将原首辅大臣商辂的房子给他,还要为他再建别院。至于说其它的金银财宝的赏赐,更是数不胜数。

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得到朱祁镇的信任后,飞扬跋扈。门达权势最大的时候,满朝文武就剩下首辅李贤和袁彬不肯依附于他。随后,门达就对袁彬下手了。他查到袁彬继室的父亲骗人钱财,将袁彬定为主使。但朱祁镇对此事不闻不问。于是,袁彬被判刑。门达看到明英宗的态度,更丧心病狂的向袁彬进行迫害。袁彬被打得遍体鳞伤,朱祁镇听说后,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话:随便怎么弄都可以,就别弄死了。

接着朱祁镇派锦衣卫抓捕了石亨的侄子石彪,把石亨也投进了诏狱,一直到死。曹吉祥发动兵变,朱祁镇获悉密报后,立刻下令关闭九门,在大内抓捕曹吉祥。激战一整天后,叛军尽灭,曹家所有人被诛杀。

天顺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英宗皇帝驾崩,享年三十七,葬于裕陵。英宗遗诏,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他历经磨难之后的灵光一点。在后人的评述中,更多的则是放大了朱祁镇的第一段皇帝经历,并没有客观分析他在第二段的所作所为。甚至,说朱祁镇由于心地善良,才会误信小人之言。或许,朱祁镇没有史上英明皇帝的"丰功伟绩",但从废除祖先的"殉葬"制度中,足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位"冷血"皇帝。其实,在皇权制度下,朱祁镇注定了要为自己的"位置"奋战。八年的时间,足以让他看清,在权力的世界中,手足亲情都是虚无的梦。而大臣无论忠诚与否,只要于己有"碍"就得除去,至于其它,似乎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