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曹操无疑是汉末最杰出的枭雄人物,其麾下名将和贤才不胜枚举,为其开创了一个曹魏局面。然而论曹操忠心的属下,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典韦和许褚这类宿卫曹操的部将,时刻保护着主公的安全。也有人觉得曹氏家族的名将,比如曹仁和曹洪之类,才是曹操最忠心的人。其实不然,要论最忠诚,此人才是曹操心腹,曾一席话让吕布胆寒,死于叛乱,不是典韦。
这个人到底是谁?由于《三国演义》的出场不高,故而大家对其不是很熟悉,他就是丞相长史王必。王必是曹操的最早一批部下,从曹操早年起兵时就开始追随曹操,相对半路投靠的降将,无疑更值得信任。故而王必地位也非常高,担任丞相长史这个岗位。
丞相长史,不要以为就是一个副官,其实不然,长史并没有定性的工作范围,主要辅佐正官各种事务,行政、军事、谋略、调度全部包含在内。而设立长史的重要性是代理正官的事务,所有经常有留府长史的说法。丞相长史,意味着行驶着丞相的权力。当曹操出征在外的时候,王必就代替着曹操镇守许都,控制着天子,可见其信任度。
《初学记》引《三辅决录》云:"金祎为郡上计,留在许都。时魏武使长史王必将兵,卫天子于许都。祎与必善,必见祎有胡婢善射,必尝请之从后也。"
在这个时代,除了王必,还有张昭是车骑将军孙权长史,诸葛瑾又任过孙权的长史,蒋琬是丞相诸葛亮的长史,他们都是以长史代理丞相事务。更何况,王必这个长史是有兵权的,负责统兵护卫首都。虽然王必的能力不见得很好,但是忠诚度绝对没有问题,否则曹操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诸侯,怎么会将天子轻易交到王必的手中。
王必在担任丞相长史之前,是曹操的主薄,跟杨修差不多一个官职,曾一席话让吕布心惊胆寒。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捕获吕布,曹操有意招降吕布,却因王必的进谏而最终缢杀吕布。
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记载:【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主簿王必趋进曰:「布,勍虏也。其众近在外,不可宽也。」太祖曰:「本欲相缓,主簿复不听,如之何?」於是缢杀布。】
不过,王必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远远不如曹操麾下的典韦和许褚著名,一方面是其能力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是王必早亡,死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的许都之变,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本子邈、穆以金祎等人趁着曹操远征,发动叛乱,进攻王必,在这次叛乱之中,王必重伤而亡。
听闻王必死了,曹操盛怒,对百官进行大屠杀,可见王必在曹操的心目中的地位,与典韦相比,犹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