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灭亡其实很突然,因为在亡国的前些年,宋军还在开疆拓土。宋徽宗崇宁年间,北宋收复河湟地区,大宋西部边界到达到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南边缘。崇宁三年,宋徽宗在河湟地区设立陇右都护府,疆域达到宋太祖开国后的顶峰。然而没多少年,靖康之变就发生了。

靖康之变说白了就是一场突然的砍首行动,北宋老巢被金军一锅端,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中央机构被金兵打包掳走。关于靖康之耻的发生原因有多种,本文先只探讨一种,就是宋徽宗在位后期和宋钦宗在位时期父子间的权力斗争,因为正是这个原因,导致最后父子二帝皆成俘虏。

父子隔阂,兄弟相争

宋钦宗是宋徽宗的嫡长子,按照礼法制度,他是当仁不让的江山继承人,但宋徽宗并不喜欢他。宋徽宗是个艺术家皇帝,爱好广泛,琴棋歌赋、画画品茶、鉴赏古玩样样在行。可宋钦宗却没一点宋徽宗的影子,声技音乐一无所好,生活很古板。宋徽宗觉得这简直不是他的儿子。而第三子赵楷就不同了,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又多才多艺。

宋徽宗第三子郓王赵楷可以说得到了宋徽宗的真传,宋徽宗喜欢什么,他也喜欢什么,而且青出于蓝。才华横溢的赵楷曾化名悄悄去参加科取考试,考完之后才告诉宋徽宗。宋徽宗也想看看自己儿子到底是什么水平,所以也没声张。等考官将科考结果送到宋徽宗这里时,宋徽宗惊喜的发现第一名竟然是自己儿子,这才将皇三子化名参加科考的事说出来。当然了,宋徽宗怕自己儿子成为状元会惹人非议,于是将王昂点为第一,赵楷为第二。可宋徽宗对郓王赵楷的喜欢和看重则是再也藏不住的事了。

不久宋徽宗就授予赵楷皇城司都知的职位,让他去管理皇城的治安。并且允许他可以不受条令限制,随意出入禁中。这还不算什么,宋徽宗甚至计划让赵楷掌握边兵,增加他的政治筹码。而且宋徽宗宴赐大臣,也总带着赵楷出席,皇太子却也不其中。这让很多人认为宋徽宗"已有废立之意"。眼看一场夺嫡大戏将要上演,但金兵的入侵让这幕还没开演就结束了。

第一次汴京被围,宋徽宗传位后逃奔镇江

宣和七年(1225年),金朝借口宋朝破坏海上盟约,南下侵掠宋朝。这年十月,金军分兵两路攻宋。惊慌失措的宋徽宗连忙将帝位传位给太子赵桓(宋钦宗),自己则逃往南方。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八日,金军到达东京城下。当时各地勤王之师纷纷赶来救援首都,在李纲的督战下取得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胜利。

再说宋徽宗,他离京后一路向南逃奔,到了镇江。宋徽宗毕竟在位时间长,有一帮党羽。他刚到镇江没多久,童贯、高俅带领的胜捷兵、禁卫兵各三千到位护驾。紧接着蔡京,以及蔡京的长子、领枢密院事蔡攸等一批人赶过来投奔他。镇江俨然成为宋王朝的第二个都城。当宋钦宗在东京城里焦头烂额时,他爹宋徽宗正在镇江城和他的诸位爱卿一起逍遥得意。如果仅是逍遥就算了,他爹宋徽宗在镇江还大行封赏。宋徽宗自已定了个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论功行赏。

宋徽宗虽已退位,但他竟然还向东南各地接连发布"圣旨"。他先后下达了三道圣旨,一个叫《截递角》,不许东南各地官府向都城汴京传递任何公文;另一个叫《止勤王》,不许东南各地驻军开赴汴京勤王,截留路过镇江的三千两浙勤王兵作为卫队;还有一个叫《留粮纲》,不许东南各地向汴京运送包括粮食在内的任何物资。退位的皇帝在镇江,现任皇帝在汴京。前后两任皇帝的圣旨并行,且朝廷不能号令东南。

宋徽宗被儿子宋钦宗软禁,父子二人皆成俘虏

宋徽宗让位给宋钦宗,就是要宋钦宗给他背锅,并不是真心想让位。所以跑到镇江后就死劲折腾,当时都城汴京甚至有传言徽宗"将复辟于镇江"。对于此宋钦宗当然要采取动作了。

金人围城时宋钦宗顾不上管他爹,等金兵一退,宋钦宗就软硬兼施把宋徽宗从镇江接回来。一回来,宋徽宗就被软禁在龙德宫,并且宋钦宗将徽宗身边的人尽数裁撤,这样宋徽宗就成了孤家寡人。

汴京之围暂解,宋钦宗不是想着加强边境的防备,反而是防着老爹。防备到什么程度?太上皇宋徽宗生日,宋钦宗去给爹拜寿,宋徽宗赐了一杯酒给宋钦宗,然而宋钦宗却不喝。原因很简单,宋钦宗被老子给他下毒。

还有老爹最喜欢的皇三子赵楷,宋钦宗也防着。事实在他继位不久,他就罢掉了赵楷皇城司都知的职务。并且为了巩固统治,在靖康元年四月,才当了几个月皇帝的宋钦宗就迫不及待的册立自己的长子赵谌为皇太子。

正当北宋高层为了权力斗的不停的时候,金兵第二次出兵攻宋。此前宋钦宗罢掉了主战的李纲,且解散了各路勤王之师和民兵组织。当金兵第二次兵临东京城下时,宋兵的防备竟然远不如第一次,而金兵的数量却远超第一次。此消彼长,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东京城破。宋钦宗和宋徽宗一起成了阶下囚,北宋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当东京城破,宋徽宗被迫出城时曾说过"朝廷既不令南去,又围城时聋瞽我,不令知,以至于此"。当城破国亡之时,宋徽宗还在抱怨儿子,但事已至此再抱怨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