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先是董卓乱政,引发的一系列诸侯讨伐战,紧接着就是各路诸侯纷纷割据混战,初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后来就是三国分治,连年战乱。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是外族入侵的最佳时期,趁火打劫,攻其不备,然而在整个三国时期,并没有外族入侵的记录,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

纵观中国历史,从秦朝开始,北方外族便不断向南入侵,秦始皇曾派蒙恬率军三十万抗击匈奴,并建立了万里长城。西汉初期,汉匈战争不断进行,前后历经130余年;东汉时期,匈奴内斗分裂为南北匈奴,北匈奴被东汉所灭,南匈奴则归附汉朝,除了匈奴之外,其它外族如乌桓、鲜卑、羌族、蛮族等都在不断争斗。

两晋期间,"五胡乱华"更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之后隋唐先后建立,而突厥又成为了边境大害,李世民登基之初甚至被突厥大军攻至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

而到宋的时候,虽然科技文化繁荣,奈何军事孱弱,周边外族形成巨大威胁,辽、金、西夏轮流把宋虐了一遍,最终南宋被蒙古所灭,崖山海战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明朝时期,蒙古分为了鞑靼和瓦剌,蒙古骑兵始终对明朝北方边境袭扰掠夺,双方冲突不断,争斗不休,终明一朝,也无法根除来自蒙古的巨大威胁。

而清和元两朝,则更不用说了。到了近代史的中国,日本侵华战争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屈辱史。

整个中国历史中,中原王朝一直都被外族侵扰,双方战争互有胜负,可以说汉族也算是一个苦难的民族,然而,在三国时期,这些凶猛的外族却像一只只小绵羊一样P都不敢乱放,不是他们不想打,而是不敢打,打不动,分析一下,就知道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双方实力悬殊。

经过汉朝的快速发展,中原地带不管是农业,工业还是军队武器都远远先进于周边少数民族,再加上连年征战,各国都屯兵几十万,根本不怕外族来侵扰。而且乱世出英雄,三国时魏蜀吴三国不论文官武将还是谋士都不缺。

在汉朝时期,外族遭遇汉王朝严重打击,基本都被分化,内部分裂,混乱不堪,没有统一的战斗力,羯人、羌人,氐人也比较分散,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而三国混战时期,外族无论是人口,还是武器装备,都很落后,没有与中原各国争战的实力。

其次,对外族一直强硬,打击力度大。

据记载,207年,三郡乌桓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曹操亲率大军征讨,结果乌桓军大败,死者被野,连单于也被斩杀。北方有曹操坐镇,外族没人能讨得了便宜。

而西蜀之地也有刘备诸葛亮坐镇,据《三国志》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对于吴国来说,主要是山贼集团活跃对峙,后经孙吴数十年的残酷征讨,几乎都被补充兵源或者编户。

不过要说到镇守边界,就不得不提那首屈一指的西凉马家,他们所镇守的防线自西北至东北绵延数千公里之长,马家军战斗力极强,外族遭遇善于骑射的马家军,那只能是挨打的份。

所以这个时候的外族最好的做法就是明哲保身,哪里还敢惹是生非,相反,曹操还主动去惹事,他三番五次的去骚扰匈奴,时不时的抓点匈奴人过来当苦力,而且还向匈奴要粮食。

所以,整个三国时期,外族基本上无力侵犯中原,而三分归晋后,汉人则到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不禁让人感慨,曹操在哪?诸葛亮在哪?马超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