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号笔者写过一篇关于故宫博物院文物在抗日战争当中几经辗转逃离战争破坏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所有为了保护文物辛勤搬运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对国宝们奉若神物,生怕有一丝一毫的破坏,因为这些都是未来国家的财产,属于全国人民群众的财富。但显然并不是每个人在危难期间都有清醒的头脑和保护公家财产的意识的。
就如当初的清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干的不光彩事就不少,或许是他习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没有处理过什么政事,对公家文档也没那么在乎,在北洋政府逼他下台滚出皇宫的时候,溥仪去了年久失修的内阁库房。眼见其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大堆黄黄旧旧的奏折、诏书、国书等,其中诏书当中都盖了玉玺,溥仪最初想一把火烧掉,因为在当时的溥仪眼里这些东西已经没用了。
有一个叫罗振玉的官员非常清楚这些皇家档案资料的意义,他极力阻止溥仪毁掉资料的决定,不过这些资料的存储确实是个巨大的问题,因为光是收拾下来就有8000多麻袋之多,重量大概在15万公斤左右。这么一大批东西怎么处理,于是就想了个主意,卖给同懋增书店。不过价钱相当于卖废纸,一共卖了4000个大洋。
别看这些时间久远的废纸当时不值钱,但时间推到乾隆四十四年,这些被人看不起的奏章什么的还闹出过人命,也就是说这东西非常重要。如果你认真想一想奏折是什么,就不难看出为什么皇家对这些东西非常宝贝,还要存档这么久。其实他们都是皇帝和大臣之间的交流国事的对话,大臣写给内阁,内阁转呈给皇帝,皇帝再来批复,其中有表扬也有批评之类的朱批。
不过这些东西批完后,国家会将原件收回来保存的,也就是大臣不得私自拥有与皇帝的"对话录",一来是为了对国事保密,二来是因为皇帝说过的话如果被传出去了,日后证明有问题,让皇帝的面子往哪搁?如果错了放到自己手里还能"改过",你私自留下了不是留下了"罪证"嘛,那就是亲手打皇帝的脸。因此私自宣传、查看这些"文件"是要犯杀头的大罪的。
不过有标准就有例外,偏偏有人不信这个邪,要以身试法。福建巡抚黄检,祖孙三代都清朝为官,黄检突发奇想,想用自己爷爷黄延桂内阁大学士与雍正、乾隆之间的奏折来表现其祖父的显赫,而将有皇帝朱批过的往来奏章底稿刻板印了出来,还发给很多亲朋好友,这也就算了,黄检还私自删改,只留下皇帝表扬的朱批而没有披露批评的一面。乾隆大怒。也许你要问奏章不是都收上去了吗,怎么会有底稿,其实很多官员为了留下与皇帝沟通的纪念,而私自抄写奏章内容所以留下了底稿。而黄延桂是其中之一,他把这些东西留给孙子,没想到闯了大祸。
这些引起人命大事的文件曾经非常重要,可是到了北洋政府这却成了废物一堆,他们绝对不会想到这样一些废纸有一天重见天日之后会有多大价值。前文提到劝阻溥仪不能毁珍贵文件的罗振玉找到了收买他们的书店,并出2万大洋买了下来自己收藏,不过找到的时候只剩下5000袋了。但是20世纪早期的中国社会十分动荡,凭罗振玉一己之力无法带着这么多文史资料一直逃难。在罗振玉决定逃亡日本后,将这些东西又转卖给了自己的好友。
不过这位好友也没有坚持到最后,他带着众多资料中的一小部分远走日本。后来这小部分的资料就再也没什么音讯了。直到有一天,日本的一家普通民众家庭里面收拾出了4麻袋奇怪的纸张,据说他们家以前有人是做老师的,想必是个文化人,看到这批文件上面有清朝玉玺就留了下来,这批东西就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后来被清史专家花大价钱买走了。
这一次日本人因为中国的文物发了财,实在是让人倍感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