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小编码字很辛苦呢,一起交流下吧。
如果今天的内容没有吸引到你,请在评论区狠狠地骂我。
二零零六年,不丹国王辛格决定践行不丹历史上第一次生前禅让制度,在自己身体康健时,将王位传给旺楚克,自己则坐上太上皇的位置。据《不丹王室回忆录》记载说,旺楚克在得知这一决定后,"强装的镇定,无法掩盖住狂躁的内心",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王室掌控实权的国家里,走上王位,绝不仅仅意味着尊荣和地位,还意味着作为,以及自我实现的最好机会。当时的禅让原本计划在秋天进行,但各种意外,让旺楚克直到这一年年底才坐上了王位。而当时的国王加冕礼,也是严格按照不丹王室从清朝时期就继承下来的一套祖制进行的。当然,由于不丹近几十年的民主化进程加速,王位继承典礼中最大的不同,是登基时国王的穿着由原先的藏袍,变成了清朝藏族所穿的普通长袍,既满足了仪式需求,又尊崇了祖制。
根据不丹王室的传统,王室家族有权为潜在的王位继承人安排好婚姻事宜,但不丹的民主改革,让那些年纪尚轻的潜在王位继承人有机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只不过要承担一定代价。旺楚克登基前,认识了一位年仅七岁的女孩,吉增-佩玛,不过这位女孩只是一位平民,这种家世背景,旺楚克若想迎娶佩玛,自然困难重重。然而,专情的旺楚克一直等了这个姑娘整整十五年,甚至在自己已经成为不丹国王后,还在等着佩玛长大成人。最终,在自己坐上王位五年后,他迎娶了这位姑娘作为王妃。不过,根据不丹王室的传统,新上位的国王如果妻子并非出自不丹贵族,并且没有得到王室的一致认可,他们的婚姻不会得到应有的祝福,也不会被国人看好。但常年接受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旺楚克,在道德观念上显然相当灵活,不太受世俗观念的制约,他最终选择了忠诚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传统和国人的评价。
旺楚克的登基仪式是严格按照清朝传统进行的。登基日的清晨六时许,不丹王室的"司天监",央吉拉吉措,在通往不丹王宫的国王之路上,布置好国王宝座,伴随着不丹王室的"钦日监",拉央措,准时准点地敲击王室钟,新上位的国王穿戴齐整,庄严地沿着国王之路,来到国王宝座之前,祭天、祭地、祭祖,然后登上宝座。接着,不丹国内的重要官员,全部身着清朝传统官员服饰,来到国王之路上,象征性跪拜旺楚克,旺楚克则象征性地施以平身之礼。不丹国王登基时,礼节非常繁杂,礼成之后,国王离开国王宝座,官员们则继续等候在国王之路上,直到国王步行进入国王住所,德钦曲林宗,登基仪式才算结束。
不丹这个国家,由于现在地处强国之林,历史上也始终被强国环绕,因此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过多重视,而且始终萦绕着一层淡淡的神秘感。其实,如果了解不丹的历史就会知道,不丹实际上一直是中国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关不丹与中国关系最早的文献记载,始见于《蛮书记》。《蛮书记》中记载说:"吐蕃南有山,东有水,南山险,不知边,东水远,不涉川。……时有吐蕃节度使,南下过山岭而不返。"吐蕃,就是今日西藏地区,南有山,指今日青藏高原,南山险,说明当时极少有人能翻越这片地区,而这支隶属于吐蕃的节度使,就是不丹这块土地上有史料记载以来的最早祖先,当然,在此之前,不丹早已有人类活动的足迹,但在明确的史料记载中,不丹的祖先是从吐蕃分裂出去的。而自唐朝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起,吐蕃实际上已经成为唐朝藩国。从这个角度看,不丹在历史上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领土。
从此以后,不丹始终是作为中国的藩国而存在着,只是唐朝时期,像不丹这样的弹丸之地,根本不可能引起重视。因此,清朝以前,历史上并没有正规的敕封不丹统治者的文书出现。这一局面,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被打破。雍正帝在一七三一年专门下旨,敕封当时不丹的国王米旁旺布为"额尔德尼第巴(第巴意为国王)",从此时起,不丹不仅在实际上,也在名义上,正式成为清朝国土的一部分,为了正名,雍正皇帝还特意追加敕封了不丹历史上每一位国王的名号,名号的形式全部为额尔德尼加上这位国王的称号。同时,雍正皇帝还命人撰写了不丹历史,当时的撰写者也挖掘了不丹历史上臣服于中国的许多证据。
旗帜是国家、王室的精神象征和标志,在彻底臣服于中国后,清朝如同对待当时许多藩国一样,正式为不丹设计了王室旗帜的样式。《清史稿》中记载:"时,上(雍正皇帝)亲敕第巴旗,示尊重,敕其形制如'黄龙旗'。"这里提到的黄龙旗,就是清朝国旗。其中,以清朝正黄旗之黄色为旗帜底色,旗帜正中有一腾龙,龙有四爪,每爪五指,形如腾云驾雾,龙须衔日。而雍正皇帝命人敕封给不丹王室的旗帜中,除了龙的极个别细节与黄龙旗不同外,其余皆与黄龙旗相同。十九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大规模入侵东亚,不丹自然没有幸免。第一个入侵不丹的欧洲国家是英国,由于当时清朝正和英国处在鸦片战争期间,因此无暇顾及这个西南边陲的小兄弟。不丹遭到了英国血洗,英国与不丹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丹历史上几百年积累起来的劳动资料和劳动成果,被英国几个月之内就洗劫一空。
当然,英国也没有放弃更改不丹王室的精神象征,旗帜。当时的英国侵略者,强行将不丹的国旗进行了更改。将黄龙旗中的龙的朝向,由原先的朝向正西,改为朝向正东。将原先正黄旗的底色,改为一半正黄旗,一半英国日不落国旗中的日出红色,同时,将原先国旗中的红日去掉。后来,国际反殖民战争的胜利,迫使英国退出了不丹,由于不丹皇室一直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同时由于不丹和中国在历史上的渊源,因此虽然至今清朝已经灭亡整整107年了,不丹依然保留着当年清朝的许多重要传统,比如国旗,以及国王在重要典礼时身穿的清朝长袍,还有国王的登基制度。
从不丹对清朝一系列传统的保留,还能看出一个更有意思的情况,即,不仅不丹做了这些保留,现在中国周边的许多国家,都或多或少保留了一些中国历史上的印记。例如,现今柬埔寨的主体民族,高棉族,历史上就是由中华民族分化出去的一支。大约公元八百年左右,生活在今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南迁到了今天柬埔寨地区并定居了下来。高棉族带到柬埔寨的,不仅仅是中国血统,还有中国本土化了的佛教。现在柬埔寨的许多古代建筑中,都或多或少拥有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印记。
越南和中国的瓜葛就更大了。旁的不说,仅越南这个名字就是中国皇帝敕封的。越南原来名叫南越,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中国的藩国。后来,南越使者曾主动向清朝嘉庆皇帝提出,希望清朝能更改国号,这件事激怒了嘉庆皇帝,当时嘉庆皇帝一怒之下,让南越干脆直接把国名改为越南,越南由此得名。越南境内的主体名族,京族,原先也是从中国迁徙过去的。京族在中国最早的史料记载中,名为交趾人,而交趾是中国汉魏时期的南方重镇。除了主体民族京族外,越南境内的傣族等名族,也是由中国迁徙过去的。
再如老挝。老挝也是清朝成为中国藩国的。当时,清朝统治者为了在思想上彻底同化老挝人,将佛教带进了老挝,从此,佛教成为了老挝国教。十九世纪末期,清朝还曾派遣一批批佛教居士前往老挝,帮助老挝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起佛教的教义和影响力。当时有名的佛教法师,如居正法师和居仁法师,都是在青年时代就进入老挝,建立佛教在老挝的影响力,然后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老挝的。直到今天,清朝在宗教方面对老挝的影响依然存在,佛教早已深入老挝人民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之中,成为每时每刻影响老挝人的思想和言行的宗教思想。
虽然清朝已经灭亡107年了,但是中国周边的许多国家,依然保留了清朝的许多主要传统。从国家象征,到宗教传统。从穿着打扮,到民族服饰。类似于不丹这样,传承和内化了清朝文化的国家其实还有一些,例如中国西部的坎巨提等国,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