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夸父君。
如果清朝和西方列强死磕到底,西方列强的势力绝对不会来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用炮火打开了清朝的大门。
接着,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系列战争都来了。
如果细细观察战争的局势,我们不难发现,每一场战争的失败,都可以归咎于清朝政府的软弱、胆怯。
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是道光年间,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
赚不到鸦片钱的英国人,想要炮轰清朝。看到林则徐防范有加,英国无缝可插,便直接北上,结果沿海各省,除林则徐防备的广东地区,均受到英军的侵扰。
看到英军来势汹汹,道光皇帝怂了,派琦善等人去料理后事,把林则徐直接发配到新疆。
面对外敌,道光皇帝显然就是个无能之辈,林则徐英勇抗击,皇帝只想息事宁人,完全没有一点民族骨气,如此作为焉能不败?
后面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侵略行动,等等,道光、咸丰、慈禧太太后,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搞法,面对列强,一再退让,即使现在自己有优势,也是见好就收。
也唯有左宗棠这样的铁血男儿,敢于奋战到底,誓死力争。
想我"大汉之威武、盛唐之强大",到了清朝这一时刻,完全变成了一群怂人。
2
面对列强,如果清政府能够全力对抗,誓死磕到底,列强迟早会全部滚蛋。
回顾到清朝时期,当时的清朝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广人多,老百姓一致对外,痛恨列强。
只要下定决心,任用左宗棠之流的勇将,大力使用洋务运动的一些军事成果,官民一体,就算再差劲,耗着也把列强的兵力打没了。
可惜,这只是如果。
洋务运动的成果,不用多说,各个代表人物也并非铁板一块,尔虞我诈,慈禧太后对他们也是各有顾忌。
其次,道光、咸丰、慈禧太后之流,也完全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19世纪60到70年代,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在明治天皇的带领下,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为了让日本强大,明治天皇以身示范,自己节衣缩食,为军队攒下费用,民间老百姓也在天皇的号召下、积极捐款,支持强国运动。
倘若道光、咸丰、慈禧之流,能有明治天皇一部分勤勉、勇气决心,清朝也绝不会沦落到任人摆布的下场。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我是夸父君,关注我,一起看世间百态,品悟其中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