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国演义》里打仗,为什么总要大将先单挑,士兵站两边观战?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不断,三国鼎立争霸,在这一个距离我们如此长远的年代,如果想了解这段历史,不得不看的就是《三国演义》,相信看过这部著作的人,对其许多历史情节也能够耳熟能详,历历在目,就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打仗情节,基本上都是两将军前单挑,而士兵却在两旁看热闹,这是为何?
首先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三国演义》是小说题材,写战争时先让双方大将单挑,从艺术方面既好写又好看,要是真有板有眼的写行军布阵,小说家不擅长,读者也未必有耐心看。
两军阵前,敌我双方各派武力超群的武将上场,旁边锣鼓喧天,鞭炮齐飞,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武将你来我往,奋力厮杀,看着觉得热血沸腾,非常具有感染力。
在一些崇尚武力的时代,体现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挑确实会出现,比如秦末汉初,三国,南北朝,隋唐之际,五代,一些名将自身很喜欢冲锋陷阵,朝的史万岁,后梁的王彦章等。战争越往后面及展,单挑的例子越来越少,因为军事运筹在战争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单挑赢了可以涨士气,冷兵器时代士气是很重要的东西,士气强可以减少伤亡, 而且直接击杀对方武将,可以造成敌方大将缺少,对冲起来也少一个带头的,破阵还是很重要的。
而在战争中大多数主将都会在中军,也就是最为安全的地方,以确保指挥官的安全。毕竟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旦指挥官缺失,整支部队就会崩溃。将战争的胜负,武将的身家性命寄托在一-次单挑上,无疑是原始个人崇拜的残余。
所以说,你想真正了解三国的历史,千万不要把太多东西寄托在三国演义上,毕竟是小说题材,《三国志》这种史学题材的要比前者真实许多。
在整本《三国志》里,虽然有不少将领都有亲自上阵杀敌的记录,但那些什么阵斩杀将,都是士兵完成的,亲手杀了对方武将,在记录里只有关羽刺颜良于万众之中。还有甘宁、庞德等人都有亲自砍对方首级的记录,其余的阵斩大多是靠着军队混战的时候获得的结果,所以历史上并非如《三国演义》描述的一样,真实情况单挑还是少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