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在我国古代有"兵仙"的美誉。作为古代最早的军事天才,韩信才27岁就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打败了楚霸王项羽。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韩信多次以少胜多,打败了赵国和齐国,差一点三分天下,是刘邦手下最大的功臣。刘邦曾经评价韩信说:"战必胜,攻不取,联军百万,我不如韩信"。韩信大将军的能力和他27岁的年纪很不符合,韩信为什么年纪轻轻,就拥有驾驭百万大军的能力呢?

通过对史记的阅读,我们发现韩信的军事天才来自于两个少年经历。首先是童年的不幸。这就要从韩信的早年说起了,韩信的青少年时代非常不幸,据史料记载,韩信的青少年非常的贫穷、落魄,但韩信的家族却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有几个证据能证明韩信是一个落魄贵族。

一是韩信随身佩戴的宝剑。我们知道,秦始皇曾经有过一个命令,将六国所有的兵器都收集到咸阳,把这些民间的宝剑、盾牌都融化到一起,铸成了12个非常巨大的铜像。这些兵器被收集到咸阳以后,民间的武器就更少了。"物以稀为贵。"在古代,打造一把宝剑的成本非常高,可以说跟现在买一辆宝马汽车是一样的,但是韩信即使在那样的风口浪尖上,仍然留着一把宝剑,而且是一把长剑,可以说很不容易。我们看韩信遭受胯下之辱的时候,那个地痞对他说:"别看你身材很高大,而且还背着那么一把长剑,但其实你是很胆小的。"这句话就能证明韩信的这把剑非常显眼。

我们可以推断这把宝剑是家传的无疑。这把宝剑造就了韩信的性格,无论多么落魄,他始终没放弃自己的家族光荣感,因此他才能自强不息,参加反秦的武装部队。

第二个原因是韩信家的收藏。韩信家里非常贫困,最缺的就是粮食,我们看史记里说,韩信一直坚持自己是一个贵族,所以他懒于劳动、不会种地,又不愿意摆摊谋生,结果连吃饭的收入都没有。韩信没有办法糊口,只能去要饭。韩信的要饭又跟普通的要饭不一样,他是去找当官的蹭饭,久而久之只好钓鱼为生。

可别看韩信青少年时候过得这样惨,但他心里却是有本钱的,他不愿意去干那种小农小贩的活儿,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人。韩信的自信就是他家里收藏的130多种兵法。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下达的焚书令将全国所有的图书全都烧毁了。兵法更是严禁的一种书籍,但是韩信家有130种古代兵法。这在市面上是绝对买不到的,这些书只能是家里一代一代的收藏。韩信虽然饥一顿饱一顿长大,但是在饥饿中,人的大脑是清醒的,韩信内心的意志力让他能够发奋读书,沉入到兵法军事理论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韩信的苦读让他对兵法有了深刻的理解。这在以后的数次战争中都能体现,比如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背水一战,1万散兵打败20万正规军。在齐国的时候,韩信利用河水的涨潮,让楚国大将龙且放松了警惕,又以10万人打败了楚军的20万精锐。到了垓下之战,面对霸王项羽的进攻,韩信先示弱,等项羽进入包围圈再攻击,终于在垓下打败了项羽。

韩信打的所有战争,可以说都是以弱胜强。没有一次是杀敌一万,自损七千这种硬碰硬的战争,每一次都是大获全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韩信在逆境中坚持学习,这才使他拥有了年少有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