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的能力如何?历史上对他评价基本上都是一致的。曹操评价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也。"(15)孙盛也发出这样的感慨:"观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16)胡三省也说:"使绍能用授言,曹其殆乎!"使绍能用授言,曹其殆乎!(17)
这么一个才华卓越的英雄人物,在袁绍手下壮志难酬,最后不免被排挤、被打击而导致身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把责任推到袁绍身上。当然,袁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刚愎自用,不能采纳正确意见,是导致沮授悲剧的重要因素,但是,沮授本身有些什么缺点呢?他对于自己悲剧的发生又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沮授这个历史人物和同时代的陈宫、张昭一样,都具有同样的一个性格特点:刚直,直言不讳。而且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而且当自己的意见得不到采纳之后,往往采取一些其他形式的举动来刺激自己的主人。陈宫是消极应对吕布,差点被吕布误认为是内部的反叛者(18);而张昭呢,做得就更离谱:用土堵门(19);相对他们,沮授做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面曾经提到的《三国志袁绍传》注引《献帝传》中记载的时间就是一个例子。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但是以沮授本身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这么大的举动不可能不让袁绍知晓,这有很明显的扰乱军心、民心的负面影响。在这个事件中,虽然可以看出沮授对于未来的形式发展的悲观,同时也可以发现沮授性格中的一个缺点:过于刚直,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反而将这种情绪公诸于世,不但对自己而且会对整个的袁绍阵营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沮授的悲剧也有他自己的部分责任。
另外,如果假使沮授能象荀彧、郭嘉等人一样及时判断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20)的最后结局,尽早改弦更张,也许就能避免出现最后的悲剧结果。虽然他可谓忠义之士,一心事主终无悔,并且是算无遗策,显示了极高的规划、谋略水平,但是始终是所托非人,最后也难免悲剧性的结局。
参考书籍:
(15)见《三国志袁绍传》注引
(16)见《后汉书袁绍传》
(17)见《资治通鉴卷六十三献帝建安四年》
(18)有兴趣请参看拙著《煮酒品三国》"陈宫与曹操的恩怨"一文,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版
(19)有兴趣请参看拙文"论张昭"
(20)见《三国志荀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