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82岁高龄去世后和高宗李治一同葬入乾陵。由于武则天和李治都是大唐盛世时期的皇帝,陵墓内诸多陪葬品也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眼光。早在唐末黄巢起义之时,农民军就计划盗掘乾陵,但是始终未能找到墓道。

五代十国时期,有个名叫温韬的人,时任耀州节度使,利用职务之便几乎盗掘了所有位于关中地区的皇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这种迷信的说法使得乾陵躲过一劫。此后历朝历代,直到民国军阀混战期间,盗墓者都因为没有找到乾陵的墓道而不得不作罢,即使当时孙连仲动用了一个师的兵力,使用了炸药,也没有找到墓道口。

1958年,几个农民在山上放炮取石头的时候,小心炸开了墓道口。真是费尽心思想要盗墓的人却什么都不可得。而该出现的时候,总是在合适的时机出现了。但是,这项计划最终被周总理所否决,他认为当时的考古学界并没有挖掘和保护的技术。此后,由于万历皇帝明定陵的考古悲剧,后来出台了新的考古政策,规定:帝王陵寝,以后只能进行抢救性的挖掘,绝对不能主动的进行挖掘。因此,再也没有打开武则天乾陵的可能性了。

很多时候考古队进行考察与挖掘都属于是抢救性的挖掘,也就是说被挖掘开采的那些陵墓,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考古专家若是再不动手,清理现场的话。这些东西要么就是落入到盗墓贼的手里,要么就被毁坏了。这对于我们了解过去中国的历史,无异于是一场灾难性的毁灭。所以,不得已考古专家才对那些古墓进行开采的。

反过来我们再看看武则天的乾陵,乾陵和秦始皇的陵墓差不多,他们都是依山而建,工程量大,且保持完好。这样完好的墓地,都是国家重点保存的中国的古代文物。虽然以现在我们的科技,是足以把乾陵给挖开的。但是,挖开了又能怎么办样?因为以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并不能完整的把文物给保存好。若是里面的文物我们保存不好的话,面临的依然是被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