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有一部《木府风云》的电视剧播出,大家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土司这个官职,不过也有朋友很好奇,土司到底是个什么职务?为什么会存在?
其实土司是明朝应对西南复杂的地域格局从而创新的一种制度,为的就是稳定西南边疆。今天就从明朝三批土司的设置来聊一聊。
第一批土司
第一批土司是土家族土司。其抚慰型土司设于吴王时期(1364~1367),到洪武初年达98%以上,永乐、正统、宣德年间,设置几个正副长官司和蛮夷长官司,有少数几个土司被"改土归流"或分授为更小的土司。
其政务型土司与羁縻卫所土司均设于洪武年间,是为抚慰型土司的属司,多与抚慰型土司设置时间相同。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土家族土司在元末支持吴王朱元璋击败"大汉国"陈友谅,对明朝建国有功?,同时因某些大土司自以为是而招致降等分授或"改土归流"的命运。
第二批土司
第二批土司是洪武初期设置的蒙古族土司、侗族土司、壮族土司、苗族土司、彝族土司、布依族土司、仡佬族土司、羌族土司8个民族的土司。
蒙古族土司属于类型较为齐全的土司,其羁縻卫所土司在元朝灭亡之后西北地区政局不稳的情况下,因投诚、率部落归附、从征西番有功、接受明廷的赐姓与改姓等。
布依族土司以抚慰型土司为主,因内附、入贡有功而于洪武四年、五年、十二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四年、三十年以及永乐五年,不断授职与升职。仡佬族土司为抚慰型土司,因"征南"有功而设于洪武四年,职别仅为正副长官司。
第三批土司
这批土司是洪武中期设置的瑶族土司、回族土司、白族土司、纳西族土司、哈尼族土司、傣族土司、布朗族土司和普米族土司8个民族的土司。
瑶族土司为政务型土司,其因归附、率瑶目进贡有功而于洪武十二年和永乐九年,授为世袭巡检、典史和县主簿。回族土司亦为政务型土司,其因归附、投降有功而于洪武十二年、十五年、十七年、十九年和永乐二年,授予土县丞、土县典史、土官驿丞和土巡检等职。
白族土司设于大军进入云南之后,其政务型土司因配合明朝大军而于洪武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二十年、二十四年等大量设置,先设土知府、土知州、土典史,后设土驿丞、土巡检、土巡缉,有的隶属于卫所之下。
其羁縻卫所土司,是在洪武十五年之后设置的,有世袭指挥佥事、正副土千户、千夫长、抚夷土守备等。
这些土司为明朝边疆的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表现了西南边疆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是明朝对西南边疆王朝版图控制和管理的创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