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腾讯、美团、百度、滴滴等等很多互联网大头都曾因为反垄断法被处罚过,不过他们被罚款都是50万,和阿里相比起来,只是零头。

1、阿里罚款182亿

2021年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作出行政处罚:阿里巴用该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阿里这次开创了中国反垄断法甚至所有法律处罚的最高金额。因为在2018年前十年,中国反垄断法累计罚款总额超过110亿,但是都比不上这次阿里一家被处罚的金额。

所以这次巨额罚款事件,不仅仅起到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的作用,平台反垄断也成为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

2、罚款背后的意义

为什么要反垄断呢?

举例,之前滴滴打车什么价位?现在滴滴打车什么价位?同样的东西,安卓和苹果看到的价格不一样,又是什么情况?

买了某某视频会员,还需要点播,而且还要提前点播,会员费说涨价就涨价,这又是什么情况?

什么是垄断?

举例,比如你家附近有10间超市,你种的青菜想卖给这些超市。你找到其中一家超市咨询,这家店的老板说,可以。但是你不能再卖给其他9家。你肯定不愿意,在全部咨询过之后,挑选最有利的一家出售青菜。

这是市场正常的公平竞争,在这样的机制下,这十家店一直都在互相竞争,彼此制约。买家、卖家都能获得合理的报酬。

但是,如果10家店里面有8家店是同一个老板,那这个老板就是你家附近的“话事人”。

老大让你在2和8间选择,这就不公平了。看似在选择,在竞争,其实根本没得你选择的余地。

你选了1家,2家,等于就放弃了8家!任谁都不会傻傻的选1、2,都会选8。这就是垄断!

中小商铺、中小老板、中小卖家没得选择之后,下一个轮到的是谁?只能是我们消费者。

放之不管,最终的结局,就是商家都被老大掌控了,消费者买任何东西、商品都没得选择,不管高价、低价,都只能去老大那里消费。

整个市场,都由“ 老大 ”一个人说了算。就是只有我卖不让你卖,只有我赚钱不让你赚钱,你们所有人都得听我的。

3、宅广告

这次处罚释放了两个信号:第一,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宣告结束,涉嫌垄断的巨头们战战兢兢的日子开始了。第二,中小企业良性竞争、茁壮成长的机会来了。

一直以来,迅速成长的互联网新锐都面临着一个问题:站队。

他们似乎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巨头的庇佑,才有可能继续发展成长,不然就可能面临封杀、衰落甚至死亡的命运。

此次对阿里的敲打,足以证明一个事实:新兴企业无需再看巨头的眼色行事,也无需担心被封杀。他们可以尽情地呼吸自由市场的空气,给互联网带来新的生机。

而宅广告现在提供给中小企业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广告主解决投放成本高、效率低、不精准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广告运营的自主、低价、高效、便捷。

不必在受限于互联网,能够多方面多渠道的推广品牌,更直接有效的触达到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