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历史课本上是这么说的,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还让大家记住了一个大卖国贼李鸿章。其实,当时代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合的"团长"并不是李鸿章,而是庆亲王奕劻,为什么最终签证字的是李鸿章呢,这是什么原因呢?
辛丑条约现场照片
当时,义和团在清政府的默许下,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杀洋人、毁学校、拆铁路、……总之,凡是沾上洋字的人和东西,都是彻底消灭。最终结果,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大败,北京沦陷,慈禧与光绪皇帝带着一众嫔妃仓惶西逃。在西逃的路上,慈禧想起了大清最后的裱糊匠,发电报让李鸿章火速去北京与庆亲王奕劻和八国联军议和。
义和团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这么一段情节,李鸿章和小侍女红儿一起打陀螺,红儿说"是不是太后又有旨意了?" 李鸿章:"是啊!我又得去卖国喽~当汉奸!卖国!可见李鸿章心中的悲凉。偌大的清国,除了他,又有谁可以与列强周旋?
李鸿章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一场一位老人面对八国列强的场景,台词"一群狼进了羊圈还要和羊谈条件,你们会听吗?……我知道你们不会听但是有些话我还是要说……我们中国人连死的不怕还怕活着"。
弱国无外交,八国联军刚开始狮子大开口,提出要清政府赔偿白银10亿两,李鸿章表示马关条约赔偿的两万万两银子还不知什么时候还清,在赔10亿两白银清国必崩溃,到时列强别说10亿两,一两也拿不走。列强没办法,只能提出大清4.5亿元子民"人均一两",这是最后的让步,李鸿章无奈只得答应。身为晚清重臣,他当然知道这些赔款对中国的伤害,可是弱国无外交,又有什么办法呢?
1901年9月,清国与列强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当时庆亲王奕劻实为清朝总代表,最终应该奕劻签字,在签字的过程中,奕劻踌躇不定,手一直发抖,几次拿起又放下。李鸿章走过去对庆王说的"人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签在这卖国条约上,就是千古骂名,王爷还年轻,路还长着呢,还是由我来吧。
条约上的签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文件上,李鸿章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很明显,李鸿章在此时想的是以自己在朝廷受封的身份"肃毅伯"来落下这个耻辱的款。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北京贤良寺走完了一生最后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