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是朱元璋的家乡,因此它在明朝初期有着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政治地位,朱元璋称帝后,曾经一度想将自己的家乡作为全国的首都,为此他做了很多措施来建设家乡。然而在明朝灭亡后,却有凤阳花鼓唱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充分体现出凤阳县的贫穷。那么凤阳作为朱元璋的龙兴之地为什么还是贫穷呢?朱元璋到底对凤阳做了什么?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应天称帝之后,他认为南京虽然是六朝古都,但这些朝代都寿命不长,因此想要另取都城。当时他心目中的理想建都地有三个:南京应天、北京开封和中都凤阳。其中中都凤阳的呼声最高,不仅如此,他的那些淮西弟兄也想要让朱元璋将都城建立在凤阳,好让他们能够衣锦还乡。这正好迎合朱元璋的意思,于是朱元璋一即位便开始在凤阳营造新都城。

为了在家乡建立帝都,朱元璋一反平时节俭的作风,要求将自己的宫殿造得富丽堂皇。同时为了加快工期,他让工部所辖的9万名工匠全部拉到凤阳工作,还征用大量的民夫强迫罪犯参与劳动。然而凤阳处于穷乡僻壤,交通十分不便,很多材料无法及时供应,在加上工期紧张,工匠们经常无日无夜加班工作,导致很多工匠民夫因此劳累至死。不满情绪在整个工地中蔓延,工匠们为了发泄不满,甚至在朱元璋视察的宫殿殿脊上搞起厌镇之法诅咒皇帝,朱元璋发现后大怒,便诛杀了所有参与此事的工匠,并重新开始向全国征发工匠。没想到这一征发,引起的众人的不满,有些地方甚至揭竿而起反抗朱元璋统治。

朱元璋是通过农民起义发家的皇帝自然知道农民起义的可怕,于是便暂缓了中都的宫殿工程。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朱元璋见凤阳贫穷,土地贫瘠,便征发苏州富民前往濠州,为自己的家乡充实财富,并将明玉珍官属前往濠州。这些人带着巨额财物到了濠州之后,很快便被当地人层层盘剥。当地人虽然贫穷,但都和皇帝以及朝中权贵沾亲带故,因此这些外地移民不敢得罪,很快富户开始变卖财物牲口变成穷户。凤阳那边人口稀少,因此他便征发二三十万万人充实家乡开荒种地,这些人成为凤阳人口的主力,也成为社会的最底层。他到凤阳后不仅不能享受当地人免纳粮征税的优惠,还要参与中都建设,于是在层层盘剥下很快便成为当地的赤贫人口,沦为当地人的附庸。

古代最大规模的徭役移民洪武山西洪洞大槐树村移民

朱元璋的中都倒行逆施就连已经退休了刘基也上书称:"中都曼衍,非天子居也!"朱元璋没有在意。后来刘基被以胡惟庸等淮西功臣毒死,朱元璋才恍然大悟,发现一旦迁都中都的话,自己很难驾驭淮西功臣,便取消了中都的营造计划。

取消迁都凤阳只是一句话,但那些多余的建材怎么办,已经建好的工程如何处置成为朱元璋关系朱元璋脸面的问题。幸好朱元璋还有一件事情必须做,那就是重修父母的坟墓。朱元璋想给父母迁一个好的风水,一到父母坟前才发现早在早年起义的时候,他的父母的坟墓早就被人挖得不成样子了,尸骨不知所踪,这下子尴尬了。这时候一个大臣说道:"陛下以布衣得天下多为此处龙脉所致,您又何必多此一举!"朱元璋听到这若有所悟,便命令工匠在原来的位置上加高封土,然后旁边建立地面建筑,算是给父母修了一个大墓。修完父母的墓地之后,朱元璋还将他的伯父一家的坟墓修了一遍,追封了十王四妃,最后剩下的建材重修了龙兴寺,才最终挽回自己的颜面。而他修建的皇宫后来成为囚禁过错皇族的高级监狱。

凤阳中都明皇陵

然而朱元璋的大手笔最终没有让家乡真正摆脱贫困,他的乡人通过盘剥外地移民致富。但是他勒令前往的三十多万移民却成为凤阳新的贫困人口。明朝中期,他们在当地受到更为严重的剥削最终破产卖儿卖女。到了明朝中期这些移民开始思念故土四处行乞返乡,导致农田无人耕种,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最终十年九荒,房屋十室九空,明亡之后,便出现上面的那个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