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沛县人,字季。他性情仁厚,乐善好施,为人豁达大度。他有远大的理想,不喜欢像普通人一样从事生产劳动。他父亲刘太公很不喜欢他,经常骂他游手好闲,不像他二哥一样勤勤恳恳地劳动,把家业经营得红红火火。
刘邦压根就没把父亲的责骂放在心上。成年后,刘邦想从政,他当上了泗水亭长。他经常和那些官吏们嘻嘻哈哈地开玩笑,平时好酒好色。有一次,他在咸阳服瑶役时,看见秦始皇出巡,场面非常浩大。他十分羡慕,长叹一声说:"哎呀!大丈夫做人就应该像这样啊!"
有一天,有个单父人,叫吕公。他和沛县县令是好朋友,为了躲避仇人,就到县令家中作客,后来就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杰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来了贵客,都纷纷前来祝贺。
萧何当时是县令的下属,他为人谨慎,做事很认真细致,县令就让他负责收礼。他看见来的宾客很多,就对客人们说:"贺礼不到一千钱的人,坐在堂下。"
刘邦平时和这些官吏们嬉闹惯了,压根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他可不愿意坐在堂下,那样多没面子。他就虚张声势地写了一张礼单,上面写着"贺钱一万",其实他身上一分钱也没带。按照萧何的规定,给了这么多礼金,刘邦就可以坐在大堂上陪贵客吕公一起喝酒吃饭。
刘邦的外貌很独特,鼻梁很高,胡须飘逸俊美,有点像龙的样子。这可是帝王的相貌,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是高鼻梁。杜甫在他的《哀王孙》里就说"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这个吕公会看相。他一看见刘邦走了进来,大吃一惊,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亲自跑到门口迎接,恭恭敬敬地引导他入座。
萧何见吕公对刘邦这么恭敬,怕他吃亏,就好心地提醒他:"这个刘季,满嘴空话大话,就喜欢吹牛。他靠不住,办不成一件事。"
听到萧何的揭发,刘邦一点也不在意,大喇喇地坐在上座,还旁若无人地和周围的宾客们开玩笑,好像他真的送了一份厚礼似的。
酒席快散时,吕公不住地给刘邦使眼色,暗示他留下来,有话要和他说。刘邦会意,散席后就一直坐着没走。
吕公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看相,我相过无数的人。至今还没有一个人的相貌比得过你,你可要好自珍爱啊!将来贵不可言。我有一个女儿,我愿意把她嫁给你,为你操持家务。"
刘邦当时是一个市井无赖,无产无业,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现在吕公主动要求把女儿嫁给他,当然求之不得,满口应承。
吕公回家后,把这门亲事告诉了吕老太太。老太太一听很气愤,骂他:"你不是一直很看重这个女儿,说她是贵相,以后要把她嫁给贵人吗?现在县令和你关系这么好,他来向你求亲,你都不答应,现在为什么稀里糊涂地把她嫁给刘季这样一个混混?"
吕公不屑地说:"这些事,你们女人家不懂。"他不顾吕老太太反对,坚持把女儿嫁给了刘邦。
这就是吕后,她生了两个孩子,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吕公果然好眼力,刘邦后来贵为天子,他女儿成了皇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吕家人后来都封王封侯,十分显赫。而那个被吕老太太青睐的县令,只是昙花一现而已。没过多久,陈胜吴广起义,各地老百姓听了,都纷纷杀了自己的地方官,也跟着造反了。那个县令,就被沛县父老们杀了。
不过,吕公还是不能洞察未来。吕后因为执政时过于残暴,引起了大臣们的愤怒。她一死,那些忍耐许久的大臣们就发动了兵变,把吕氏家族的人杀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