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因而产生了很多赫赫有名的将军,战国之际秦国的白起就是其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说起白起,人人皆知其有一个令人恐怖的外号--"杀神"或者"人屠"。这一外号的由来,是因为白起一生,参加了大小战役无数,而每战屠杀的敌军数目以万为单位,其中最让人震惊的就是在长平之战坑杀赵国降卒40万。白起的这一特点,在今天看来,仍然令人触目惊心!一代杀神,是如何开启他的"杀戮"人生?这要从白起的成名之战说起,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是秦国东进过程中,六国奋勇反抗的经典战役之一。在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国力大增,在第五次河西之战中终于彻底击败了魏国,打开了东进道路;往南消灭了蜀国,为秦国找到了一个大粮仓。秦国的步伐,从此无人能挡。六国均知道秦国所谋巨大,也在寻找时机。伊阙之战就是其中一个尝试。

一、白起在战争的战术方法

史记中记载"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这一战有多么残酷。白起指挥伊阙之战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每一步都展示出白起超高的战争技术。

第一步,白起利用韩魏联军貌合神离的特点,采用离间计离间了联军的关系。在这一计成功后,韩魏联军不再信任对方,驻军的营垒也分开了很远。这一步利用离间计,为白起各个击破创造了条件。

第二步,白起佯攻人数较少但装备精良的韩军。这一计成功后,韩军警戒异常,坚守营垒,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步,采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偷袭人数较多但毫无戒备的魏军。这一计成功,韩魏联军各自为政,首位不能相顾。白起成功打败了魏军,魏军溃散冲破了韩军的营垒。

白起大获全胜,乘胜追击,将韩魏联军全歼,活捉魏军主将公孙喜,阵斩韩军主将暴鸢。

二、白起为什么将敌军全部斩首

这一战,白起展现出了天才的指挥艺术,也成为了白起大肆屠杀敌军的起点。白起在击败韩魏联军后,斩杀了一部分敌军。这一战至此就已经大获全胜,可是白起却全歼敌军,斩首24万。这残忍的暴行让人震惊,那么不禁有人要问,为什么要斩首这么多人,为什么会这么残暴。究其原因,并不是白起本人有多么喜欢杀人,更不是秦国的士兵喜欢杀人,人心是肉长的,不会天生这么残暴。主要原因在于秦国的军功政策。

在商鞅变法中,为了改良秦国的军队,商鞅制定了以斩首为凭据的军功制度。在商鞅变法中,商鞅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也就说明了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白起为什么会屠杀敌军,残酷到一个不留,而所有秦军士兵也乐此不疲。屠杀更多的敌人可以获取更多的奖赏,有利可图,士兵当然会乐意。而跟随白起能够建立更大的功劳,这也是白起战无不胜的原因之一。

伊阙之战,是杀神白起开启屠杀之路的起点,在后面的长平之战中,屠杀了降卒40万。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近乎毫无人性可言,六国在统一以后仍然久久不愿臣服,这与秦国的暴政不无关系。不过,战争终究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胜者为王,这是最公平的天道。白起人屠的称号得来不冤,但要把责任全推到他头上却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