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隋朝历史:隋炀帝--杨广。

隋朝与秦朝一样,都是传到第二代就灭亡。隋朝的末代皇帝杨广,后来被叫做"炀帝"。杨广刚接帝位时,那个当了俘虏的陈后主死了,杨广给他评定搤法,叫做"炀"。他哪里知道,自己后来也被人评定为"炀"。根据古代相传的搤法,凡是"好内怠政"、"好内远礼"、"去礼远众"的,都叫做"炀"。"好内"就是贪恋女色,荒淫无道的意思。杨广为了谋取帝位,杀兄轼父,霸占父亲杨坚宠爱的宜华夫人。他的"好内"和"远礼",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杨广为政的写照。搤为"炀",真是名副其实。后世知道陈后主叫"炀"的不多,而说起隋炀帝来,却几乎家喻户晓。

弑父登基

杨广,生于北周武帝天和四年(公元596年),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起初,杨广被封为晋工,十三岁时,就被任为并州(首府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总管。开皇六年(公元586年)调任主钉京城地区行政事务的雍州牧,治所在长安。他巧设骗局,博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欢心。开皇八年(公元588年)调到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担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主管征伐陈朝的战争。

杨广刚到寿春不久,就被任命为行军元帅,率领八路兵马五十一万八千人,进攻陈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杨广派大将贺若弼、韩擒虎抢渡长江,攻占建康,灭亡陈朝。杨广本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但他考虑到当时羽翼未丰,必须尽量克制自己。他在进城以后,没有敢于胡作非为,而是首先处决了一批贪宫污吏,严惩那些民愤极大的坏蛋。接着,派人将图书、文件收集起来,在府库门上贴了封条,妥善保管各种物资,不准个人占有或窃取。这些作法,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好评。

杨广担任伐陈总指挥时,年龄只有二十一岁。这次战争的胜利,表现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当他统帅大军押着俘虏班师回朝时,隋文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来到骊山慰劳。伐陈战争结束不久,江南发生豪强大族的叛乱,隋朝费了很大力气,才把他们镇压下去。隋文帝为了稳定东南一带的局势,加强对那里的控制,派杨广到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任扬州总管。杨广在江都,同张衡、宇文述、郭衍等人结成死党,进行一系列活动。他以爱好学间文章,礼贤下士,博得声誉。他又勾结隋文帝的宠臣越国公杨素,收买太子杨勇的亲信姬妾,设计使隋文帝于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废黜太子杨勇,从而夺取了皇太子的地位。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杨广趁隋文帝病重,与杨素同谋,派亲信张衡杀害隋文帝,登上了帝位,改元大业。杨广即位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大搞党同伐异,对亲信和死党一律加官晋爵,提拔重用。杨素在废立太子及杨广称帝问题上出了大力,因而被任为尚书令。杨素的弟弟杨约先,被任为京师留守,不久又被提升为内史令。宇文述、郭衍、张衡等人都升了大宫,烜赫一时,谁都不敢得罪他们。杨广对那些曾经反对过他的大巨,不管其功劳和才能如何,一律狠狠打击。他从岐州(今映西凤翔)仁寿宫回到长安大兴城后,立即宣布把柳述、元岩罢官免职,一个流放到龙州(今广东惠阳县东),一个发配往南海(今广东广州市)。

高颎是隋朝的开国功臣,文武兼备,威望甚高,隋文帝对他十分信任。杨广伐陈时,高颎担任元帅长史。一切军机大事,他都参与决策。杨广想把陈后主最宠爱的妃子张丽华攫为己有,高颎却认为这样做影响不好,留下这女人是个祸害,就把她杀了。杨广因此怀恨在心,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了高颎,薛道衡在讨论一项新的法令时,多了一句嘴,说:"假如高颎在世的话,恐伯这项法令早已决定,并付诸实施了。"杨广借口这是为高颎评功摆好,想要谋反,把薛道衡也判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