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6月,雍国废丘城!一名士兵慌不择路的跑到主帅的身边说"雍王,刘邦那厮掘了大堤,引渭水灌我废丘城!"
雍王章邯"大势已去,我军败矣!"
一代名将章邯就此兵败身亡,此时距他一战成名不过才几年的光景!很多人会有疑问,章邯为什么不会打仗了?是不是因为刘邦、韩信太能打了?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咱们且从头说起
公元前208年,始皇帝病逝两年后,天下大乱,先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紧接着原关东六国的贵族们也纷纷起兵造反!
秦朝派驻在全国各地的官吏要么被杀、要么逃亡,行政陷入混乱的同时,秦军在军事上也遭受着一连串的打击!
秦朝当时的兵力要么集中在北方靖边,要么南下岭南,关中的部队屡战屡败,以至于陈胜部下的大将周文率领十万义军居然一举攻破了函谷关,吴起、赵武灵王、魏无忌、黄歇、多少英雄豪杰都在函谷关下止步不前,可如今这座雄关居然被轻易的打穿,可见当时秦军的兵力空虚和战力薄弱到了什么地步?
周文大军破关函谷之后,兵锋直指咸阳!可是,秦朝在秦二世胡亥和奸臣赵高的倒行逆施之下,已经到了既无强军也无名将的地步。万般无奈之下,负责收税的少府章邯向秦二世上书,率领骊山的七十万刑徒抵抗周文大军!
章邯的出山挽救了秦帝国,万没想到,章邯一介税官竟如此能打?他一战灭周文,再战灭陈胜,三战败齐楚魏联军,四战灭项梁!
章邯斩了项梁以后,自以为楚地已无大患,于是立刻马不停蹄的北上攻打赵国!
可惜啊!章邯大意了,没有在楚地斩草除根,在章邯大军北上后,一个杀的"人为血人马为血马"的彪形大汉跪在了项梁的遗体旁,发誓为项梁报仇!此人正是后来的西楚霸王、项梁之侄项羽,很快他就要给章邯致命的一击。
章邯北上攻打赵国,打的赵军连连败北,与此同时秦将王离率领长城兵团与章邯一起南北夹击赵国!赵王歇与赵将陈余、张耳被秦军围困在巨鹿城苦苦支撑,于是赵王歇向天下诸侯发出求救信,诸侯自觉唇亡齿寒,纷纷派兵救援!一时间,巨鹿城外,天下大军云集于此,事关秦朝兴亡的巨鹿之战就此开始大打出手!
当时是也,秦军势大,诸国军队只是与之对峙而不敢争锋,只有楚国方面的项羽为了给叔父项梁报仇,一马当先冲到了巨鹿城下跟王离所部秦军杀的难分难解!
与此同时,巨鹿城下的秦军阵营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当王离所部与项羽厮杀时,秦军主帅章邯竟然全程坐视了王离所部的败亡!王离生死不明,苏角被擒,涉间自杀,大秦帝国的长城军团就这么惨烈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向敢战能战的章邯为什么突然软了呢?
原来秦朝朝堂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秦二世胡亥在赵高的蛊惑之下,突然诛杀了李斯、冯去疾、冯劫等朝廷重臣,章邯顿生兔死狐悲之感,没有资料显示章邯与李斯有何关系,但是从章邯后来的行动上来看,显然他跟赵高不是一伙儿的!
章邯非常害怕赵高会除掉自己,因为不久之前秦将杨熊就是被朝廷的使者下旨诛杀的!
在这种情况下,章邯作战消极也就不难理解了!
巨鹿之战后,赵高与章邯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章邯深怕自己会步入杨熊的后尘,因此做出了一个让他后悔一辈子的决定--向项羽投降!
章邯、司马欣、董翳率领二十万大军向项羽投降之后,项羽不久便把这二十万秦军降兵尽数坑杀,史书记载项羽只留下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从此名噪一时的章邯上将军便没了消息!
直到大秦灭国之后,章邯才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他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雍王,与他一起受封的还有赛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这三位秦朝降将被项羽任命镇守关中!
章邯在都城废丘没消停几天,刘邦的汉军就打了过来!
汉王刘邦在"兵仙"韩信的帮助下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略,打了章邯一个措手不及,章邯被打的连连败退,困守废丘城!
于是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围城日久的汉军水灌废丘,雍王章邯见大势已去,挥剑自刎而死。
为何章邯做将军时,能做到屡出奇兵野战无敌,反而做了王之后变得毫无招架之力了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韩信的一句话就说透了这个问题!
"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韩信
当年章邯率领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结果二十万秦军尽数被坑杀,唯独章邯三人全须全尾的回来了,还做了王!那些死了亲人的关中父老们能不恨章邯他们吗?大兵压境,内忧不止,章邯能撑这么久已经算很不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