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王朝在初兴之时都拥有非常强悍的军事力量,而当它走向穷途末路时,往往伴随而来的是军备废弛、战力低下。比如汉朝强盛时北击匈奴,西征西域,威震天下,而到了末年时甚至连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起义军都挡不住。
不同的是,明朝并没有像多数朝代那样拿不出一支像样的卫国军团。明朝的军备废弛、缺兵缺饷是历朝历代中最严重的,但明朝依然有拿得出手的几支强悍军团。比如守卫辽东的关宁铁骑,比如孙传庭的秦兵,卢象升的天雄军,秦良玉的白杆兵等等。
可以说,明朝面对后金和农民起义军的双线作战中苦苦支撑十余年绝非偶然。当然,明朝终究是亡了,而且亡的有些可悲,因为那些为清军打天下的,多数都是原明朝的文臣武将。
这支军队就是勇卫营。勇卫营的前身是勇士营和四卫营,属于京营的战斗序列。虽然叫京营,但实际上更像是皇家仪仗队队,没有多少战斗力。
崇祯皇帝继位后,开始整编和组建勇卫营,统领是亲信太监曹化淳。很多人评价说崇祯的一大败笔就是过度依赖太监,而且很多史料中记载说曹化淳就是那个打开城门放李自成进北京的人。
其实这还是真冤枉了这位忠臣,曹化淳早在崇祯还是藩王的时候就追随左右,不仅忠诚,而且训练出的军队战力极强,所过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至于他"开门迎贼",那纯属误传,因为早在明朝灭亡前六年,他就已经退休回到了天津老家。
1636年,10万清军绕道长城逼近北京。勇卫营第一次出战,战果辉煌,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这几个彪悍的将领都在勇卫营当中。而黄得功的人马都在衣甲上画虎头,彪悍异常,以至于敌军见到黑虎头军都绕道而行。
只可惜,明朝始终处于双线作战当中,兵力并不多的勇卫营不得不一分为二,南北驻防。1641年,孙应元在与李自成的战斗中阵亡。1644年,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从西安出发北上北京,一路关隘望风而降,唯独在宁武遇到了勇卫营将领周遇吉,只有4000兵马的明军李自成的大军血战数日。
打的李自成一度有了放弃北上的念头。但终因内外无援,周遇吉战死。此时,黄得功正奉命在四川一带征剿张献忠。
显然,明朝最能打的勇卫营没有一支留在北京拱卫都城,全部都在南北战场与敌血战。明朝灭亡后,最后一支勇卫营黄得功部统归南明政权,在南京城下与清军血战,最后自尽而亡。
可以说,勇卫营的将领用最为悲壮的方式谢幕。如果不是因为双线作战,这支天子劲旅依托宁武、大同等沿途关隘层层设防,李自成可能就进不了北京,而最终清军能否入关定鼎中原,那恐怕也要打上个问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