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10年,延续了近三百年的满清王朝走到了它的末路。《文中子·事君》中有言:"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此刻的清朝,面临着列强的欺凌分割,各地百姓的起义对抗,偌大的王朝已经就要倾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很可能会造成世界性灾难的瘟疫,在东北悄然爆发。
满清王朝延续了接近三百年。从努尔哈赤开始,皇太极继承父业,多尔衮四方征伐一统天下,到了康乾盛世更是发展至鼎盛,此后便如同任何一个朝代一样盛极必衰,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已是病入膏肓,千疮百孔。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朝,也走到了它的尽头。此时,有一种世界为之色变的可怕灾难也悄悄来凑了个热闹。
▲清末东北大鼠疫旧照
01
鼠疫,这是个令人闻之变色的名词。中世纪爆发于欧洲的鼠疫延续了300多年,光是英国伦敦一处,就死亡了接近六七万人。中国历史上也曾数次爆发过鼠疫,最近的一次开始于1910年10月25日,鼠疫从西伯利亚传入满洲里。十天内,病情就如漫过堤岸的洪水一样,迅速蔓延至哈尔滨及整个东北。
灾难突如其来,曾经在欧洲肆虐的鼠疫让人人都陷入了恐慌。上个世纪初的医疗水平虽然比起中世纪已经高出了很多,但是对于鼠疫依然束手无策。爆发于东北的这场鼠疫的传播速度和死亡率都要高于曾经的黑死病,这场灾难如果不能被及时遏制,难以想象其后果。而当时的清政府根本没有专业的防疫机构。为了东北地区争得你死我活的沙俄和日本连这个机会也不愿放过,都以保护侨民为由想要独揽防疫工作。
▲伍连德旧照
当时的清政府外交部右丞大人施肇基,向朝廷举荐了伍连德为总医官到东北主持防疫工作。伍连德是剑桥大学博士级医学专家和公共卫生学专家,时年31岁。
伍连德知道想要处理这种传染性瘟疫,必须先找到它的传播途径并将之截断。在伍连德到达哈尔滨的第3天,他便决定解剖尸体。在当时的中国解剖尸体,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官方都有可能给他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伍连德不得不秘密进行这项工作。此后他才终于确定,这次鼠疫是一个变种,它的流行不需要动物媒介就可以直接通过呼吸飞沫传播,伍连德将它起名为"肺鼠疫"。
▲清末东北大鼠疫旧照
02
可以通过呼吸由飞沫传播的鼠疫,倘若爆发于没有保护措施的人群中,传播速度会可怕到令人无法想象。确定传播途径之后,伍连德立即着手一系列防止病毒扩散的措施。首先他要求所有患者以及与患者接触过的人全部隔离。当时的清政府对伍连德所有要求全部给予支持,为了按照伍连德的计划执行分区,政府从长春调来了1160名士兵对疫区内实行交通管制。疫区内被分为白、红、黄、蓝4个区域,所有居民严格禁止到别的区域活动。
伍连德还按照病人的病情分院处置,"疑似病房"这一处置方式就是伍连德首创,在最近对抗新冠肺炎传染病时都还在使用这种方法。伍连德的处置方式极其有效,很快哈尔滨等地纷纷仿照伍连德的方式建立起防疫体系。
▲伍连德首创的"疑似病院"
03
此时死于鼠疫的人越来越多,刚开始清政府还给予死者薄棺以下葬,到了后期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多,死者直接被放在坟场,伍连德左思右想发现要处理这些尸体,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火葬。但是这个办法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无异于掘人家祖坟。伍连德知道只有皇帝的圣旨才能让火烧尸体得以进行,他带着当地的官员和乡绅到坟场去走了一圈,就让他们顿时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在伍连德向朝廷上书的同时,官员乡绅们也联名向吉林总督申请,强烈要求批准火葬,最终,清政府同意了这个要求并下达皇帝圣旨。在伍连德组织集中尸体焚烧的工作时,沙俄防疫部门也派人在此旁观,后来他们也效仿了中方做法。
▲清末东北大鼠疫旧照
1911年1月31日,是这一年中国传统的大年初一。伍连德号召大家踊跃燃放炮竹,不是因为伍连徳讲究过年气氛,而是因为在他看来,爆竹里大量的硫磺是良好的消毒剂。
不知道是爆竹赶走了为非作歹的年兽,还是硫磺起到了消毒的作用。就在大年初一这一天,隔离区的死亡人数从183名下降为165名,从此持续下降,直到3月1日,鼠疫死亡人数终于归零。到了4月底,东北三省各地的鼠疫已经杳无踪迹,至此已有6万多人死于这场灾难,所幸这个数字没有再增加了。
▲清末东北大鼠疫时期的医务人员
结语
鼠疫事件后不到一年,满清王朝就彻底终结了它的生命,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末路走到尽头,再无回天之力。然而在处理鼠疫这件事上,清政府展现了步入末年后少有的魄力和明智,这可能就是它最后的回光返照吧。
参考资料:
《文中子·事君》
《伍连德及东三省防疫资料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