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concession),指的是拥有行政和法律自治权的外国人居住地,通常是由2个国家签订章程后,才会设立租界。和割让土地不同,租界地在名义上仍然属于出租国。1845年11月15日,英国在中国上海设立了近代史上第一块租界,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有了英国人开的恶头,其他列强也纷纷"跟上",自1845年到1902年,前后共27处租界(也有说37处、33处)在中国开启,其中英国占了7处,日本占了5处,成为我国近代史的屈辱史,清政府也因此被诟病。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其实清政府也曾挺直腰杆,在国外设立了一处租界,那便是朝鲜租借地。

1882年,朝鲜爆发了震惊朝外的壬午兵变,朝鲜高宗的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利用兵权成功夺权,想要搞复辟。清政府一看,这还得了?(此时的朝鲜,是清政府的藩属国)立马派兵前往朝鲜,并迅速平定兵变,拘捕大院君并将他押往中国。

但与此同时,日本也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并趁机削弱中国对朝鲜的管理权,于是也派兵干涉朝鲜内政,面对强大的日本,朝鲜自然是没话说,于是很快就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济物浦条约》,其中包括驻军的权利。清政府一听,一百个不乐意,于是也让朝鲜和自己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仁川华商租界章程》、《釜山华商租界章程》。

有了这些条约,清政府就可以在朝鲜境内协定关税权等,接着就在朝鲜设立了仁川、釜山等几个租界,这里还有一件让清政府特别"自豪"的事情,那就是租界一切建设费,都由朝鲜方承担,就如同当年清政府承担了上海英租界建设费那样,早就憋屈多时的清政府,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然而没过多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这些租界,自然也被日军占领。

随后日军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确认朝鲜"独立",从此,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宣布结束,故而这段历史很快就被淹没,所以时至今日,很多人都不知道清政府曾在国外设立过租界这件事。

1896年,朝鲜高宗在俄国的支持下,成立大韩帝国,从此改国号为"韩",于是在2年后,朝鲜外交部大臣与清朝签署《中韩通商条约》,彻底废除了华商在朝鲜的居留地,不过还是允许华商在原仁川清租界内活动,后来,这里发展成了"仁川唐人街",并保存至今,如今20000多名华侨仍然在这里生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去看看。

参考资料:《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高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