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当年推翻元朝后,本想着造就一个不朽的江山,让后代子孙永享荣华富贵。结果他死后没多久,朝廷就出现了因削藩引起的动乱,然后燕王朱棣就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位置。此后,明朝的皇帝大都不太靠谱,肆意妄为基本不干正事。万历首辅张居正执政期间,让死气沉沉的大明王朝,多了不少生机。史书上对此评价说,张居正的新政改革,奇迹一般让北疆地区化干戈为玉帛,极大地缓解了国内的各种矛盾.

张居正为明朝耗尽心血,让明朝的国祚延长了许多,最终积劳成疾,于万历十年(1582)六月因病去世,享年58岁。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为他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看起来君臣情意深厚,可实际上却是人走茶凉。张居正死后第四天,就有7个言官跳出来弹劾潘晟,这个人是张居正生前推荐的官员,他的下台让文武百官意识到,曾经权势滔天的首辅大臣张居正不仅人没了,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也没了。

随后,言官们纷纷跳出来,对张居正口诛笔伐,揭露了一个又一个丑事。万历皇帝得到足够的证据后,直接下令剥夺了张居正生前的种种荣誉,还抄没了所有资产,其家人也遭到了非常严酷的迫害。直到天启二年(1622年),才被天启皇帝下令恢复荣誉。有人认为,张居正之所以落得这样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主要是因为犯了皇帝的忌讳,他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基本上把持朝政,向皇帝一样独掌大权。

万历表面上一直对张居正信任有加,可实际上心里早就有了疙瘩。万历皇帝18岁的时候,因为醉酒调戏了一个宫女,太监冯保因此跟太后高密,结果害的万历皇帝差点丢了帝位。在这期间,李太后曾让让人把张居正找来,让他代替皇帝写“罪己诏”,还让皇帝在慈宁宫前跪了6个小时。因为这件事,万历皇帝一直都对张居正和冯保太监怀恨在心,他一直想撇开张居正,只不过因为自己年龄,还有太后的压制不敢过度的表现出来而已。

公元1578年,万历皇帝大婚,其母亲李太后按照惯例返回慈宁宫,临行前再三叮嘱张居正,让他牢记先帝托付好好照顾皇帝。李太后离开后,逐渐淡出了明朝的政治舞台,对万历皇帝的管理也松懈了下来,所以张居正去世的时候,皇帝才敢这么大张旗鼓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除了张居正之外,之前被皇帝同时记恨的太监冯保,也遭到了严厉的惩罚,他被皇帝赶到了南京孝陵种菜,还被查封了所有家产。

需要注意的是,张居正尽管对明朝有很大的贡献,但他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相反在一些明朝官员眼里,张居正更像是一个贪恋富贵的权臣。张居正成为刚成为万历首辅的时候,为了保证自己的改革顺利实施,极尽所能的讨好大宦官的冯保,对后者贪污腐败的行为,不仅没有弹劾责问,甚至还主动送过去了不少宝物。冯保花费巨款给自己建立生祠的时候,张居正专门写了一篇《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给冯保歌功颂德。

公元1577年,张居正父亲去世,依照惯例他本应该回家守制二十七个月,然后再出来起复做官。这时候张居正的改革才刚刚开始,一旦回家很可能会前功尽弃,于是他做出了“夺情”的选择,拒绝回家为父亲守丧。张居正因此遭到了其他官员的口诛笔伐的,直到最后朝廷下达严令,再及张居正夺情者,诛无赦,这场风波才逐渐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