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5年,有一股50到70人的倭寇(具体人数不详)在明朝的陪都南京绕了一大圈,杀人越货暂且不说,就这样大摇大摆居然无人能挡。在明朝,由于南京的特殊性,其附近有12万的驻军,然而却未能阻挡这么一股倭寇。为何会有这么荒诞的一幕发生?明朝军队可是连蒙古铁蹄都能砍的过,为何对付不了倭寇?
倭寇
如果说倭寇厉害的话,明朝军队不能与之对抗,好像又不符合现实,因为在100多年前,朱棣手下刘江在望海埚之战中一次消灭倭寇2000多人,吓的倭寇100多年不敢冒犯明朝沿海地区。为何100年后,剧情反转这么快?那么我们从这100年的时间中分析一下明军与倭寇势力的变化,来看看到底是倭寇厉害了,还是明军战斗力下滑了。
明军方面
明朝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有着200多万的常备军,鉴于明朝北方边境长期的不稳定性,这么多的常备军确实也应该。在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那就是这么多常备军的兵源与所需粮食从何而来?
明朝军队
明初,朱元璋将全国之人大体分为三类,民户、匠户与军户,从名称不难看出,军户就是提供兵源的途道,这样的好处在于有稳定的兵源作为保障,不至于战争之时再去普通百姓里面征兵,普通百姓该负责什么,在战争之时还是负责什么,完全不影响他们的生活。
安逸、稳定的生活本就是人类向往的生活,谁也不愿意一辈子在刀尖上过日子,更别说祖祖辈辈都要过这样的日子。正如我们所说,明朝军户是世袭,代代相因不变,这样的决定对他们来说尤为不公,因此军户成立之初,不论百姓出于自愿还是强迫,各个卫所住兵逃亡或者换籍时间频频发生。与军户同样遭到破坏的还有军屯田,大批的屯田被卫所将领抵押或者贩卖。军户的逃离、土地的贩卖导致卫所军士实际编制严重少于官方记载。
明朝军队
明朝部队的粮食供应采取军屯田与地方就近运输相结合,即便是有户部这么一个部门,也只是保管各个地方政府运输粮食的账目而已,根本起不到协调、统筹全局的作用。这样一来,各地方根据朝廷规定的粮食数额直接运输到部队,有时一个府县可以供应十几个部队,当然一个部队的粮食也可能来自十几个府县,错综复杂的运输方式,朝廷很难插手去改动不合理的补给线或者补给点,以适应军队具体变化的需求。有时军队驻扎地点会改变,导致地方政府运输粮食困难,外加天灾导致地方的粮食欠收,因此供应不足额时有发生,然而其他地方政府只负责本身分内的数额,也不可能去补足其他地方的欠粮。
制度方面的弊端不只是表现在军户与粮食运输方面,部队装备更新也是弊端很多。明初,部队配置可谓全世界一流,但土木堡之变后,神机营严重受损,然而朝廷却没有意识到神机营的重要性,未能拨付足额资金修复这样一支强有力的军队。除了神机营,明朝士兵使用的武器一般是各地方府衙作为朝廷要求的税负而上交部队的,质量与标准没有统一,参差不齐,且质量达标者寥寥无几。明朝并不缺少能工巧匠,但他们服务的对象多是王公贵族,为他们打造精美的饰品与盔甲,而一般的野战部队只能穿着''纸制之甲''。
神机营
军户不情愿的从军、粮草的供应不足、武器还质量欠佳,野战部队与农村的民兵战斗力差不多,谈何战斗力之说。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明朝的军官任命多数是继承制,子承父业在军官任命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高级军官的子孙降级继承军职,下级军官则不用降级直接继承。家族式的继承,上升通道肯定受阻,战功赫赫之人得不到提拔,难免影响部队士气。到了明朝中叶,虽然有人建议实行武试选拔军官,而这种考试重点考的武力值,与参加之人是否有一定的军事素养无关,这样选拔的军官到底有多高水平还真是未知数。
在原先文章中我也提到过,明朝士兵的地位是历朝历代中最低,他们要听从文官的调遣,有总督巡抚指挥各级武官,在总督之下设有''兵备使''或者''海防道'',掌握实际军队的调度权力。军队的人事任免、粮食补给等问题也要有文官主持,军队受制于人的地方过多,无法发挥军队灵活、机动性。上至军官、下至普通士兵,实力都相对于明初不断下滑。
明朝军队
倭寇方面
倭寇与海盗干的勾当差不多,为什么不叫海盗,而是叫倭寇呢?因为海盗就是以抢劫为目的,不会想着去占领城池,而倭寇相比于海盗,则有更多想法,不仅要财物,还建立根据地。明朝前期的倭寇以日本人为主,到了明朝中叶,倭寇则以中国人为主了。
至于倭寇为何骚扰中国沿海地区,这与朱元璋的海禁政策分不开。明朝,海外贸易已经到了风生水起之时,朱元璋海禁政策的限制,把南方地区正经生意人都逼疯了,不得已靠走私为生,明朝海上巡逻不到的近海岛屿成为了他们走私的港口,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海上的武装力量,充当着海上贸易的仲裁者,势力超过日本流窜海上的倭寇,也自然就取代了日本倭寇,成为了倭寇主力。更有趣的是,倭寇头目与沿海地区的乡绅地主相互勾结,也是为了利益相互合作。
倭寇剧照
倭寇侵扰明朝沿海的基本战术就是派遣小部队(30人左右)进入沿海村庄,各个小部队之间互相照应,而且他们还利用当地人做向导,并且有斥候和尖兵,最可恶的是,他们经常让一些难民走在队伍的前面。明朝的军官面对这样的战术,没有好的应对举措,也是很苦恼。除此之外,倭寇还采取斩首战术,削弱明军锐气,从心理方面占据优势。
不仅是战术方面,倭寇自身实力也是过硬,他们小部队方式作案,小部队头目能够严格控制下级人员,按照历史记载来看,他们各小部队战法一致,表明部队之人并非是招募来的雇佣兵,而是受过专业训练,熟练的使用双刀,与旁边的伙伴互相联系、呼应,协同作战。
倭寇
从上面我们知道了,明朝军官指挥能力本就不强悍,而且也不知道手下士兵具体人数,有多少可以调动的物资,甚至由于粮草的不足,出发之前还要先向地方富户勒索补给,一旦发生战争,还未见到敌人就有可能望风而逃了。民兵式的部队对战拥有野战能力的倭寇,高下立现,同时倭寇的战斗力彪悍也在明军内部传开,没等到开战,心理上已经输了,因此不是倭寇多厉害,而是明朝战斗力下滑太厉害。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