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论语·微子》

殷商有三贤,微子,箕子以及比干。三贤皆是殷商贵族,也皆都对商纣王忠心不二。但商纣王沉迷酒色,疏远大贤,反而亲罪奴,施暴政。三贤皆都曾直言进谏,最后的结局也大都是心灰意冷。

箕子见商纣王日渐暴虐,害怕自己被害,于是佯装疯傻被囚于"箕子台"。最终在箕子台参悟"洪范九畴",为我国传统五行只说奠定基础。后商周被灭,箕子不愿成为亡国之臣,于是率领商朝移民逃至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箕子朝鲜"就是现在的商朝遗民。

而微子也曾数次劝谏商王,但面对商王的一意孤行,微子预见商朝败落之像,于是带领商朝礼乐祭器逃离了殷商,只想自己能够以这样的方式保留一份殷商文化。至于比干,在三贤之中是最为出名的,他以命谏言,但最后却被剖心而亡。

在《史记》中是以这样的话总结比干的一生:"主有过不谏,非忠也。若畏死不言,非勇也。若过则谏,不用则死。"也是因着这一点,后世之人对于比干的忠烈评价颇高,甚至还有许多的大儒将比干封为"圣人"。

后明朝时期演义小说兴起,在以武王伐纣为背景演义小说《封神演义》中,比干最后被姜子牙封为了文曲星。而在演义小说之中,作者以原来比干之死的史实为基础,为比干再添上了一段事迹,将其的死亡更添上了一抹悲壮的色彩。

《封神演义》中的比干三天三夜不离摘星楼,以"竟不修先王法典,反用妇人言,大祸不远"为由,誓要纣王重振朝纲。但后却被他口中的"妇人",也就是妲己以治疗心痛病,要他的"七窍玲珑心"为药引子为由,处以了剜心之刑。

比干被纣王剖了心,又因着姜子牙之前的昆仑术而活了下来。还可在剜心之后恍若无事,骑马出北门回家。可却在路上见了一卖无心菜的妇人,问了一句"菜无心可活,人若是无心,当如何?",便登时死于马下。只因妇人回了一句"人若无心,即死"。

《封神演义》中设计这个桥段,无疑是给比干之死添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为何只因老妇的一句话,原还活着的比干立刻就死于马下了呢?作者表达的意味有两种。表层是因古代的术法皆是讲究"心诚则灵"的。

古人相信人的信念会具象化,比干挖心之后未死是因着姜子牙提前给他喂下了符水。而这符水护住了他的五脏,所以他才未死。而符水之所以灵验也是因为比干的信这符水,但老妇的一句话却令比干动摇了,他开始不确定人无心能不能活了。

而就在其动摇的那一刻,符水的作用便立刻失效了。这里是一种对中国传统神秘学的解说,也符合儒家的基本思想。而另一层意味则是,比干在剜心之后还能不能保持本心?他作为人的一颗心被剜了,他的"本心"是不是也被剜了。

老妇人的答案告诉比干,菜空心可活。因着菜不过是一个人类用来食用的工具罢了,若是比干想无心可活,那便也只能是作为一个工具去活着。若是还想要作为"比干"活着的话,失去了"本心"怕是万万不能了,而比干最终的选择是,他宁愿作为"比干"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