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当时在迁都过程中强力进谏的几个人,日后宋太宗时都是一路高升,是有点嫌疑的。但是针对第二点,我觉得就要论迹不论心了,有一个大问题顾先生没能解决的就是既然你想扶持自己儿子,那么为什么不封王呢?我个人是倾向太祖会有传子的想法,但是他没有太具体实施这个想法就已经驾崩了的,不过这都是咱们揣测,没有过硬的证据。第三点我认为是比较正确的,但是要考虑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太祖征太原赵光义封晋王,序班宰相上;赵廷美呢?开宝六年,加检校太保、待中、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然后往下看德昭我会更倾向于这是长幼有序下的接班人依次晋升。

所以我认为金匮之盟应该是存在的,但是赵光义将其破坏掉了。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嫡长子制度的优势不用说了吧?了解一点历史的应该都知道。

2.兄终弟及的隐患有多大,历史上是很多的,现代还有沙特做榜样。

3.李世民还逼他爹传位,雍正还有(可能是伪造的)遗诏,赵光义?

4.对枪杆子的掌控力不由他是兄弟还是儿子决定,都是靠培养训练的。难道传给兄弟就更能服众?赵匡胤既然都杯酒释兵权了,大可以慢慢培养儿子,他儿子已经成年又不是小孩儿。

5.跟李世民类似,赵光义继位相关史料都有被修改的可能,不能全信,必须多方印证。

"赵匡胤曾经提议迁都洛阳就是因为赵光义在开封势力太大"这条迄今为止我没见过过硬的史料证据,但是无数人言之凿凿,难不成是赵匡胤托梦告诉您的?最搞笑的是"因为赵光义反对而"默然以对""我迁都就是为了避开你,然后你一反对我就不迁了,这逻辑您自己品品,成立不?"一个大臣等在门外告诉他他刚才做了一个梦知道有大事发生,然后他们就赶往皇宫接班。

放在史书上可能不奇怪,但是仔细想想难道这不是太巧合了吗?"您要是觉得这个史料是真的,那什么道士预寿您信不信?又一点检做天子您信不信?您要信就都信。"最次,南宋使臣从金国回来说金国皇帝长得像赵匡胤,赵构后来就直接传位于赵匡胤一脉,难道不正是老祖宗亏心的原因?"我第一次听说赵构传孝宗是替祖宗亏心,您这脑补都突破天际了。至于为什么传孝宗,一般认为是因为孝宗一支势力不行比较便于赵构不会被清算,可以继续把持话语权。您这个赵构替一个多世纪以前祖宗亏心的说法真是我见过最奇幻的。

什么好蹊跷的,一点不蹊跷。第一,现代史学家研究,赵宋宗室似乎有遗传性的疾病,而且宋太祖喜爱喝酒,得心脑血管病的可能性很大。第二,宋太祖去世时是冬季,冬夏两季本来就是古代帝王死亡高发期。环境的变化引发疾病加重很正常。第三,斧声烛影本来就是野史记载,而且就按照这个记载来看,上面说宋太祖和太宗喝完酒后回宫,然后睡觉,还鼾声如雷,然后在睡梦中去世了。

我请问,以宋代的药理学水平,可不可能做到延时毒杀人于无形之中?如果是千机引鹤顶红之类的,中毒之人不会毫无反应,而且还是延时很久的于不知不觉之中。归根到底还是赵匡胤死太早了,赵匡胤早期应该是做了让自己成年弟弟来接班的准备,但是也留了一手,没直接封太子。后期赵光义尾大不掉,赵匡胤又下不了狠手火并自己的弟弟。如果熬死赵光义哪有这事儿,历史直接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