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是汉朝常用的一种政治手段,用来缓和敌对势力的关系,自从汉高祖刘邦在白登被匈奴包围后,就开始采用这种方式了。
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不用跑那么多远门,去跟外族人和亲,但是一旦衰弱,那可就叫天天不应了。
因为这群外族人是不讲道理的,一副我是流氓你能把我咋地的样子,成天在边境中挑起争端。促使中央王朝不得不送公主外出和亲,但即使是这样,这些外患也就是减少了抢劫的频次而已。
打铁还需自身硬,汉武帝继位初期,匈奴看不起这个少年天子,断绝和亲,屡次深入汉地,虐杀百姓。
汉武帝十分生气,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于是在汉武帝在位的几十年,一直对匈奴穷追猛打,把匈奴搞得疲敝不堪,最后匈奴没办法,为了和汉朝恢复关系,主动提起了和亲。
汉武帝对外强硬,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鹰派皇帝。
到了汉元帝刘奭的时期,汉朝已经不再大规模对外族用兵了,但是对匈奴还是要维持良好的关系,昭君出塞也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和亲的公主,多半不是皇室直系,皇帝的心头肉怎么能这样让一群蛮夷(汉武帝的想法)糟蹋,所以汉朝和亲公主多半是皇帝从宗室诸侯王中选拔的。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乌孙国王派使者来求见汉武帝,请求汉朝派一位公主与他和亲,汉武帝本来想回绝,出于俩国之间政治关系的考量,答应了这门婚事。
武帝于是从宗室诸侯王子女中物色和亲的人选,江都王刘建曾经获罪于汉武帝,为了将功赎罪,把自己的小女儿刘细君献给汉武帝,汉武帝于是封刘细君为公主,派她去跟乌孙和亲。
刘细君死后,乌孙又派人来讨老婆,汉武帝又派人在宗室中寻找宗室子女,最后选择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
刘解忧就是汉代有名的解忧公主,她在乌孙期间,致力于巩固乌孙和汉朝的关系,促成汉-乌孙联盟,共同对抗匈奴,给汉朝边境带来很久的和平。
和亲这种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当时的晋国大夫中行氏为了缓解和另一家大夫范氏的关系,特意使两家结为姻亲。这种方式,后来广泛的用于社会各界,上到国王下到平民百姓。
三国时代的东吴政权,为了与刘备的蜀汉搞好关系共同应对曹魏,把孙尚香许配给刘备。而且我们在商界的新闻中,经常能看到两个家世显赫的大家族,为了各自的商业版图互相联烟。
不过,在唐朝玄奘高僧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曾经有一位汉朝公主,出嫁给波斯国君,途中发生的事情十分有趣,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
事情的起因是玄奘去天竺取经返回,路过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叫朅盘陀,玄奘路过这个国家时,当地的国民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说见到玄奘很亲切,他们跟玄奘是一个同源同宗的中土人士。
这让玄奘产生了好奇,中亚怎么会有一个和中原同宗的国呢?更何况他们长得也不像啊。带着这种疑问,玄奘追问下去,朅盘陀国人却回答说:
"我们国家的祖先是汉朝的一位和亲公主,当时他受命前往波斯,和波斯皇帝成亲,但是在途中,他们一行人受到一伙盗贼的侵扰,波斯使者为了保证公主的安全,就让一部分护卫和公主躲在山洞里。
不久后盗贼们被平定,波斯使者回来,但是他们惊讶的发现,公主的肚子却大了。"
波斯使者一脸恼怒的问傍边的待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待女是个编瞎话的大王,便说是太阳神来了,每天中午和公主私会,让公主受孕。
听到这话的波斯使者脸都绿了,但是又找不到合理的理由反驳。在那个君权神授的时代,神就是不能被拆穿的底线,如果波斯使者说没有神,那他们国家皇帝的皇位就不名言正顺了。
明眼人都知道,公主和卫兵通奸了,但是这样的局面波斯使者无法接受,就带领使团回去了,留下公主一行人在原地。
解忧公主
毕竟接回来这么个大绿帽,让波斯皇帝知道不得砍了他的头。
公主也不能返回大汉了,毕竟这事情让汉朝皇帝知道一定会大发雷霆,所以他们干脆就在当地定居,建立了一个国家。
他们与当地人通婚,于是长相越来越远离中原面貌,持续如今,这就是朅盘陀国的历史,这个国家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南边的"公主堡"。
玄奘得知后也十分感叹,把这件事写进《大唐西域记》里,这件事才被中原王朝知道。
和亲就像这样,每次的和亲都有不同的故事。每一位为了国家出去和亲的公主都值得我们敬佩,她们舍弃了自己的自由,远嫁他乡,就为了给祖国带来和平。
我是史趣两相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