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手下人才济济,武有五虎上将,文有诸葛亮、徐庶、周群、法正等,但要是说刘备最信任的人,法正可能还要排在诸葛亮的前面。

法正和张松原来都是刘璋的部下,两人是好哥们,两人虽然拿着刘璋的薪水,心思却都在刘备那儿。刘备的第一块地盘益州,就是这哥俩合作运营成功的经典案例。如果没有张松和法正,只怕刘备还要流浪很多年。

但是在出卖刘璋这件事上,张松和法正还是有区别:张松就是为了一己之私,法正心中则装着天下。

张松相貌丑陋,才能非凡却气量狭小,仗着有才在曹操面前牛逼哄哄的耍宝,曹操一看:"咦,这三寸丁几个意思?"直接把他赶出了军营。张松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刘璋跟前就把曹操骂了一通。得!我看还是刘皇叔靠谱。

刘璋没有识人知人的本领,要不是张松推荐,说不定之前他都不知道有法正这么个人。所以法正在刘备那边受到了礼遇,对刘备有了充分的认识,才下定决心要跟着刘备混,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是卖主求荣。

反观张松的为人就有些令人不齿,他刚跟刘备见面,就把益州的地图献了出来,那可是军事地图啊!当时刘备还没明确表示要攻打益州,"皇帝不急太监急",他这么露骨是要说明什么?

所以事情败露后,刘璋杀了张松,而法正却安然无恙,说明身为臣子,做事情一定要符合原则,不能没有底线。

张松落幕了,法正的人生却才刚刚开始。自从投靠刘备后他才觉得什么叫"英雄有用武之地",高潮一迭接着一迭,法正的事业最终达到了巅峰。

占领益州,劝降刘璋,又用声东击西的计谋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帮助刘备拿下了汉中。在刘备建立蜀汉的道路上,法正功不可没。

但人无完人,法正为人虽然比张松光明正大,可身上也带着一点张松的影子。他对自己有恩惠的人总是照顾有加,跟自己有私仇的人则一定要想尽办法报复。另外,他这个人把道德、礼法不太当回事,比如刘备刚到成都,急于获得当地豪强大族的支持,法正就建议他娶吴壹的妹子。吴壹妹子是谁?咳咳,她是刘瑁的遗孀!刘瑁是谁?,咳咳,他是刘备的堂兄!

刘备对这种违反礼法的行为当然表示反对,但禁不起法正的劝说和当时的环境所迫,最后还是从了。

许多事情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法正缺点不少,但是刘备特别信任他,在蜀汉大臣中也最听他的话。作为一个有军事才能而又被主子信任的人该是多么幸运!

可惜,法正刚刚才四十五岁就死了,他的死对蜀汉来说损失巨大。如果他还活着,或许刘备就会听他的谏言,就不会为了给关羽报仇贸然带兵征伐东吴,假以时日,结果很可能就不一样了,而三国的历史也要重写。

诸葛亮感叹:"如果法正在世,主公可能就不会贸然出兵,就算是出兵,只要有法正辅佐,出谋划策,夷陵之战我们的损失就不会那么惨重。"

虽然诸葛亮这话有点酸,但的确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