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大太监崔玉贵有一次到何荣儿(《宫女谈往录》是由她口述,金易、沈义羚记录)的家中坐客,谈起了当年推珍妃入井的事,终于揭开了珍妃死亡的真相。

崔玉贵

赐死珍妃

崔玉贵是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地位仅次于李莲英,他即是慈禧太后的耳朵,也是慈禧太后的嘴,深得慈禧的喜爱。7月20日那天中午,天气异常炎热,慈禧吃完中饭后,吩咐崔玉贵,说她要在未正时刻召见珍妃,让她在颐和轩候驾。

慈禧太后剧照

按清朝的规定,召见妃子是两个人的差事,单独一个人不能领妃子出宫,这是宫廷的规矩。崔玉贵留了个心眼,为了避免出错,他找了颐和轩管事的王德环,约他一起去给珍妃传话。当时珍妃已经被关在北三所3年了,就是所谓的冷宫。

东北三所和南三所,是明朝奶妈养老的地方。奶妈是有功劳的人,老了,不忍心让她们离宫,就在这些地方住,所以这地方并不荒凉。而珍妃所住的地方是北三所,她被囚禁在屋里,不得离开屋子,吃饭、洗脸都是由下人从窗户递进去,不许她和人说话,每天派太监轮流监视她。每到节日、忌日、初一、十五,老太监都要代表太后对她进行申斥,指着鼻子列数她的罪过,骂完后,珍妃还得磕头谢恩。

珍妃剧照

珍妃到达颐和轩时,颐和轩里一个侍女也没有,只有慈禧一个人坐在那里,珍妃上前请安后,一直跪在那里,慈禧直截了当地说:"洋人要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不知道会怎样,我们都是皇家的人,若是受到污辱,那就是丢尽皇家的脸,也对不起祖宗。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说:"您可以避,但是皇上不能走,他应该留在京城,维持大局。这话真戳慈禧的心,慈禧顿时翻脸了,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珍妃说,我没有应死之罪!慈禧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你都得死。珍妃死前,要求见光绪一面,但被慈禧拒绝了。于是命崔玉贵将她推入井下。可怜的珍妃,就此香消玉殒了,而光绪却一无所知。

西安回宫后,被赶出宫

慈禧从西安回来后,为了安抚光绪皇帝,于是派人将珍妃从井中打捞上来,装殓入棺,并以"贞烈殉节"的名义厚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将珍妃追封为珍贵妃。

慈禧将珍妃之死全部怪责到崔玉贵身上,说当时自己只是在气头上,说的气话,是崔玉贵逞能将珍妃推入井中。他看见崔玉贵就伤心,就生气,所以将崔玉贵赶出了皇宫。按慈禧的说法,珍妃之死,其实是崔玉贵全责,这样的罪应该是死罪,但是崔玉贵只是被削去了二总管的职务,送回庆王府。

毕竟当时珍妃的死,闹得洋人都知道了,此时的慈禧已不是当年那个非要让洋人下跪的老佛爷了,她需要面子,就将罪名全部扣在了崔玉贵头上,但是慈禧也算一个公私分明的人,并没有灭崔玉贵的口,不久之后,崔玉贵又回到宫里当差,这更说明珍妃之死,其实就是慈禧的命令。

珍妃井

光绪去世后,崔玉贵离开了皇宫,住在北京西郊的关帝庙中,到底是在慈禧身边当差的人,手中的积蓄丰厚,日子过得也很舒坦,平时还很喜欢到茶楼听评书。《神州名人录》记载,有一次崔玉贵到北京鼓楼光庆轩茶馆听评书,众人见到崔玉贵也在场,就让他讲一讲珍妃落井的事,崔玉贵喜欢卖弄,当即就讲了起来,可当他一讲完,茶馆的人就纷纷骂起来,指着崔玉贵的鼻子说:"你真缺德,你竟敢害死珍妃! 崔玉贵毫不示弱地说:"老佛爷的旨意,我能违反吗?

崔玉贵一直活到了1926年,后因疽发背病死在了关帝庙里,后来葬在了北京西郊外金山宝藏寺墓地。

参考资料:《宫女谈往录》

(本文系雨霁原创作品,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