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外退休金差别大问题何解?24年养老金制度“并轨”推行后,差距会缩小吗?

体制内外,人均养老金待遇相差1.6倍!24年调整后,差距会缩小吗

自2014年10月,养老金制度"并轨"推行之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也采取了与企业退休人员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保障模式,即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养老金账户相结合。

与企业参保退休职工相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新人"也按照新办法计发养老金待遇,即基本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过渡性养老金组成。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①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所处统筹地区上一年度全口径社会月平均工资水平*(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参保缴费年限*1%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结存额/养老金的计发月数

③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所处统筹地区上一年度全口径社会月平均工资水平*视同缴费年限*视同年限平均缴费指数*过渡系数

体制内外,人均养老金水平差距

众所周知,国家之所以要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消除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职工之间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差距,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更加公平公正且平稳运行。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在支持方面的压力。

但是,直至今日,体制内外的人均养老金水平差距依然普遍存在。以河南郑州为例,数据显示,2023年郑州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为3335.71元;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却达到了5450.34元。两者相比较,后者比前者高出2114.63元,是前者的1.6倍还多。由此可见,养老金差距的问题依然存在。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参保退休职工,养老金调整标准一致

据悉,我国自2005年起便建立了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国家明确规定会依据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以及物价变动等情况来适时调整企业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

同样,在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当中,国家除了明确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之外,还强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会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

以2023年为例,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如期迎来19连涨,且实现了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调整办法相统一。简单来讲就是,企业退休职工如何调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也将如何进行调整,两者之间的调整范围、方式均保持一致。

2024年养老金或继续上调,迎20连涨

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2024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是否还会继续上调呢?虽然人社部门暂未公布具体的调整通知,但是种种迹象已经表明2024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大概率会继续上调,喜迎自2005年以来的第20次连涨。

①截止到2023年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6万亿,为基本养老金调整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②2023年GDP增长5.2%;全国居民工资收入增长7.1%;物价上涨0.2%,这些数据无一例外能够表明,随着工资及物价的上涨,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也将迎来新的调整;

③四川、河南等地已经相继表明在2024年将进一步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标准,虽然暂未公布具体的调整方案,但是也能够说明养老金上调符合基本现状且是大势所趋。

所以,综合这3个方面不难得出一个结论,2024年各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将有望再次迎来上涨,且从历年的经验来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职工将继续采取调整标准相一致的办法。

调整后,体制内外养老金差距缩小了吗?

如果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连涨的假设成立,那么调整之后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呢?

还是以上述郑州市体制内外的养老金水平数据作为参考,假设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平均调整水平为5%,那么按照上述数据,2024年调整后郑州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将达到5722.86元;而体制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将达到3502.50元。两者相比,可以看出与2023年的差距相比,明显是又进一步拉大了。所以,这或许便是广大人民群众呼吁两者采取不同调整比例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看,体制内外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时至今日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自养老金制度并轨后,两者之间的待遇差距有所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