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再次排放核污水,乳山生蚝养殖者:逆流而上的豪赌

10月5日,日本宣布正式开始第二轮排放核污染水,这一行动预计将持续17天,排放量仍为7800吨左右,距离8月24日的第一次排放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这个消息对于那些与海洋相关的人们来说,意味着生活步伐的进一步打乱。

于东是山东威海乳山人,这里是有名的生蚝产地,乳山被誉为"中国牡蛎之乡",他的家族也从事这个行业。于东家族三代人都是渔民,于东于2008年继承了家业,开始养殖生蚝和海参。

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于东见证了乳山牡蛎产业的发展,从无人问津到声名鹊起。他从爷爷那里接手了30亩海域,如今已经发展到500亩。他曾经认为,"海可以一直靠下去",但是当你依赖海洋谋生,也意味着时刻面临着变数和未知。

生蚝需要生长在干净的海水中,由于担心水质问题,一些养殖户计划陆续卖掉生蚝。但是于东选择了逆流而上,他想继续投产并收获几批生蚝,以填补明年春季产量的缺口。然而,谁也无法预测明年会发生什么。对于于东和来自南宁的投资商来说,现在的情况就像进行一场豪赌。

现在的关键词是未知和观望。有人问:"即使知道风险很大,还要继续投资吗?"于东回答:"还是投吧,机会不会一直存在。"9月底,于东决定把价值百万元的生蚝种苗投入500亩海域,他决定听天由命,希望在明年春节前能有一个好的收获。

乳山牡蛎分为乳山牡蛎和其他牡蛎,乳山被称为中国牡蛎之乡。乳山市是山东威海代管的一座县级市,地处青岛、威海、烟台三市交汇的腹地,南濒黄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乳山以其优越的水质而闻名,这里拥有199公里的海岸线,可利用的一类海水面积达到170万亩,牡蛎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乳山的海域处于乳山河和黄垒河两条河流的入海口,这些河流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造就了乳山的美誉。

曾经引以为傲的水质也成为于东现在的担忧,"海蛎子对水质要求太高,稍差一点的水质都不行。"他说,许多人都很担心,想提前卖掉生蚝,把钱攥在手里。到了冬天,生蚝的品质最佳,现在卖掉的只能卖每斤3元的"泥货",但是到了冬天至少能卖到每斤四五元的价格。

于东的表哥于辉也有同样的想法,他的养殖场面积比于东小一些,他担心核污水会对市场产生影响,所以计划陆续变现。目前,于辉正在寻找买家商讨价格,至于明年是否继续养殖,则要看明年5月的情况。

但于东对生蚝和海参有着不同的战略。每年的9月底和10月初是海参投产的季节,按照原计划,于东近期还计划投入价值百万元的海参种苗。然而,今年秋季于东决定不再投入,甚至明年打算空置一年。他担心投入海参的成本过高,回报周期太长。他担心,如果水质不好,海参很容易流失。与他的哥哥不同,于东打算继续逆流而上,加大生蚝的投产。他认为,周边的养殖户都计划减少投产或者提前卖掉,到明年春节前产量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于东和他的投资商都认为,在这个时候加大投产或许能够抓住机会。

然而,于东和投资商之间的犹豫情绪也在蔓延。他们纠结于投入多少种苗,整个九月几乎都在纠结这个问题。于东表示:"投入多了,担心海水真的会出问题,损失太大;投入少了,担心错过战机,到时候会后悔。"

从无人问津到声名鹊起,乳山牡蛎的发展与于东的个人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东来自山东威海的小青岛村,这里拥有原始的渔村风情。当你来到小岛的海域中,你会看到满满的红色或蓝色浮漂,这些浮漂上都悬挂着生蚝。小青岛村的居民主要靠养殖生蚝为生。岛上的海域充斥着生蚝养殖场,生蚝从海里打捞上岸后,需要在加工厂里进行清洗、分类和净化等工序。于东的加工厂在一个简易的四合院里,虽然装饰简单,但设施齐全。他在办公室里常常邀请客户品茶,这个简单的办公室也成为了朋友们称呼他的地方--"渔教授"。

近一个月以来,于东一直忙于扩建自己的养殖海域。今年,来自南宁的投资商前来投资,准备与于东合作扩大产能。于东原本拥有500亩海域,按照原计划,这次他们计划再扩建2000亩。于东还计划明年将加工厂更换为更规范的标准化厂房。他认为,今年本应是他事业腾飞的一年。但是,8月24日开始排放的核污水打乱了他的节奏,于东说:"现在大家都心惶惶,我们也很被动,没有章法可循。"

海蛎子之所以乳山牡蛎与众不同,是因为乳山的水质好。乳山是中国著名的生蚝产地,这是一个小城市,位于山东威海的胶东半岛,地处青岛、威海、烟台三市交汇的腹地,南濒黄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据了解,乳山的水质条件得天独厚,拥有199公里的海岸线,可利用的一类海水面积达到170万亩,牡蛎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乳山处于乳山河和黄垒河两条河流的入海口,河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使乳山成为牡蛎之乡。

然而,如今核污水的排放让乳山牡蛎养殖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生蚝养殖链条涉及到许多环节,影响面很广。于东说,许多人的工作生活都会因此发生变化,许多岗位的需求将大大减少。他担心没有了生蚝养殖产业,许多人将失去工作机会。

乳山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蚝产业链,包括育苗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废弃物利用、包装辅料和文化旅游等七个关键环节。整个产业链的产值已经超过百亿元,带动2万多名从业人员,年均增收近12亿元。据《国家地理标志牡蛎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截至2023年,乳山牡蛎品牌价值将达到1938.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与乳山牡蛎产业相关的老人们仍然忠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在码头上忙碌着,敲击着生蚝,将它们一个个分离开来。这些老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生活谋求了一个坚实的来源。

面对海边的美景,于东忍不住吟起了一首诗,他笑着说:"美丽的大乳山,什么都灿烂,牡蛎我喜欢,想吃的往这看!"老人们听了都笑了起来。

尽管面临未知和风险,于东和乳山人对这个产业有着不可磨灭的热爱。他们看到了乳山牡蛎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希望明年,涛声依旧,乳山的生蚝产业能够继续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