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太监在进入皇宫侍奉皇上之前,是需要"净身"的,其实就是做一个古代的绝育手术。

太监这个特殊的职业早在周朝就开始出现了,统治者既想要男侍从贴身伺候自己和家人,又要防着侍从乱来,于是太监就应运而生了。

不止是我国古代有太监,世界各地的历史记载中都有着这一群体,中东地区古代甚至还有一位"太监"皇帝。

我国古代历史上约有400多位皇帝,虽然其中没有一个是太监,但却有那么三位太监,曾经逃过了净身,让太后生子,为皇后侍寝,最后一个甚至杀了一位皇帝。

让太后生子的假太监:嫪毐

"车同轨、书同文",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皇帝,他的功绩不可磨灭,他给中国后世的大一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自认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给自己开创了"皇帝"这一称呼的"千古一帝,却曾经被一个太监欺辱。

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异人,曾经作为"质子"在赵国生活,其实就是人质罢了。

异人处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大商人吕不韦却看上了异人的潜力和身份,决定大力扶持他,这可能是中国历史最早的也是最成功之一的风险投资了。

与此同时,吕不韦把自己的姬妾赵姬送给了异人,这个女子就是秦始皇的母亲。

因为嬴政是在异人还生活在赵国的时候出生的,这个时间和地点就非常微妙,这件事情让秦始皇自小就不大受宠,毕竟有一些风言风语,说权势滔天的吕不韦甚至和太后赵姬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说秦始皇其实应该姓"吕"。

公元前239年,嬴政21岁了,吕不韦逐渐无法掌控嬴政,所以吕不韦一方面想远离势力中心,以求自保;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一个人离开会招致太后赵姬的不满,会给自己穿小鞋。

于是灵机一动,想出来一个最终导致自己死因的馊主意,他把手下的一个门客送给了太后赵姬,这个门客就是嫪毐。

此人天赋异禀,可以用下身挂着木头车轮活动,吕不韦故意将这一事情传了出去,故意让赵姬知道了。

赵姬知道了世间居然有如此奇男子之后,立刻将嫪毐带入宫中,伪装成太监侍候自己,而"假太监"嫪毐很快就获得了赵姬的宠爱,甚至被赵姬封为长信侯。

从此摇身一变,从吕不韦的门客,变成了太后宠爱的男宠,享受着荣华富贵。从前是嫪毐投奔吕不韦做门客,现在也有数千人来投奔嫪毐做门客了。

身份地位的极致转换,让嫪毐有些飘飘然,这给嫪毐埋下了祸根。

为免被嬴政发现,赵姬就谎称寝宫风水不好,要求搬出去住,嬴政就让她搬到了雍县离宫居住,在这里,赵姬生下了嫪毐的两个孩子。

嫪毐仗着太后宠爱,加上被封了侯爵,在雍县经营了一股势力,于是愈发的狂妄自大,把封地称作"嫪毐国",甚至称自己为嬴政的"假父"。

说实话,秦始皇这辈子最大的心病就是母亲了,他从小就因为这个事情不受众人待见,长大了又先后有吕不韦和嫪毐。

"假父"一事彻底激发了嬴政的怒火,他一定要嫪毐死,还要极刑处死。

嫪毐知道嬴政要杀自己后,也慌了,大话虽然经常吹一吹,但他毕竟只是个会讨太后欢心的人,权谋政务一概不如嬴政。

公元前238年,此时的嬴政终于铲除了吕不韦留下的影响,真正的开始掌管国家。

于是他决定为自己举行"冠礼","冠礼"是我国古代自周朝开始的一种礼法,为年满20岁的男子举行,意味着这个男子从此以后正式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男人了。

在举行冠礼的时候,嫪毐匆忙地发动叛乱,可惜早有准备的秦始皇发动了雷霆反击,打的嫪毐和他组织的一群乌合之众溃不成军,直接抓到了嫪毐,并以"车裂"的方式处死了嫪毐。

古人认为尸体不全会让灵魂无法升天,永无宁日,秦始皇对于嫪毐的恨意可见一斑。

而赵姬被关进了冷宫,她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摔死,吕不韦眼见秦始皇杀红了眼,为了能有个痛快,也饮毒自尽。

"天赋异禀"的嫪毐可惜不是"天命所归"的真正天子,最终惨死。

睡了皇后的假太监:高菩萨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奠定中国多民族融合文化基础的时间,期间诞生了很多君主,其中尤以北魏孝文帝最为出众。

对外,他厉兵秣马、屡战屡胜。对内,他积极推进鲜卑族汉化与各民族的融合。可以说,秦始皇打下了大一统的基础,孝文帝则为多民族大融合开创了先例。

北魏孝文帝如此雄才大略,却也有着令人难以启齿的丑事。那就是被自己深爱的女人,自己的皇后冯润戴了一顶绿帽子。

冯润是一个很两极化的人,她有的时候很有心机,有的时候又蠢得离谱。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文化大冲击的时代,诗歌音律很是流行,拓跋宏也不例外,脱下皇帝的龙袍,他其实也是个文艺青年。

冯润抓住拓跋宏的喜好,将自己也打造成一个"文艺知性女子",她总是能在诗歌音律上找到拓跋宏喜欢的点。

于是她顺理成章地成了拓跋宏的"知音",乃至于红颜知己,最终拓跋宏也是封她为皇后。

可惜,好景不长,还没等冯润坐几天皇后的凤座。先是南方发生战事,拓跋宏需要御驾亲征,冯润自己也突然得了皮肤病,不能见人。

于是拓跋弘把皇后安排到了城外的一处行宫中,这里环境幽雅,没有什么外人,适合安养生息,调理病情。

皇后在行宫养病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医术了得又俊朗帅气的医生高菩萨,高菩萨治好了皇后的皮肤病。

皇后的深情本就是对拓跋宏演的戏,面前就有帅气的医生陪伴,而拓跋宏却远在边境作战,皇后冯润就有了大胆的想法,而高菩萨也是个色胆包天的家伙,两个人就勾搭上了。

病好之后皇后需要回宫了,她又安排高菩萨未经"净身"就进宫侍奉,当了皇后的贴身侍从,两人从此愈发的张狂,以至于宫中上下都知道这丑事。

高菩萨和冯润趁着拓跋弘不在宫中,肆意妄为,两个人一边弄死了皇次子元恪的母亲高贵人,一边暗中用一些巫毒之术,想要咒杀孝文帝。

与此同时,冯润还想着扩大一下冯家的势力,于是逼迫彭城公主嫁给自己的弟弟冯夙。可冯夙是个纨绔子弟,冯润又是个秽乱后宫的"皇后"。

宫中的人本来迫于冯家的势力不敢多说什么,但是彭城公主没办法继续忍了,亲自前往前线战场,去找哥哥告状去了。

孝文帝拓跋宏勃然大怒,他不敢相信,自己深爱的皇后居然是这种人,他本以为冯润是个温婉知性的良家女子,可她却和侍从私通,甚至要咒杀自己。

迫于战事,拓跋宏没有第一时间回去抓这对狗男女,他一方面继续指挥作战,另一方面也派人回到洛阳皇宫,仔细查探事情的缘由。

他拓跋宏绝不妄杀无辜,但也绝不放过相关的人,在秘密审问皇后宫中的小太监苏兴寿之后,他把各种事情一五一十地都说了出来。

拓跋宏回到洛阳后,又审问了高菩萨,高菩萨此时方知万事休矣,将所做的丑事都说了出来,拓跋宏处死了这个胆大的狂徒。

之后把高菩萨的证词都给冯润看了,冯润只好百般求饶,拓跋宏终究是心软了,没有杀死冯润,只是将其幽禁于宫中,终不再相见。

这件事给拓跋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事后他一直郁郁寡欢。一年后,拓跋宏再一次御驾亲征,中途染病,最终不治身亡。

拓跋宏死前留下了遗诏,要求赐死冯润,并且和自己合葬。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拓跋宏对冯润还是忘不了吧,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

杀了皇帝的假太监:刘克明

公元809年,一个短命皇帝出生了,唐敬宗李湛,在位时间仅两年,去世的时候也不过17岁而已。

唐朝末期,李唐皇室的势力一再衰落,军事上各地不少的节度使都是听调不听宣,反叛的嘴脸是一点都不伪装。

朝堂上,大权也是被宦官外戚把持,皇帝已然变成了这些人手中的傀儡。而他之所以如此短命,就是他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太监刘克明。

这个人的来历并不清晰,但他拜宫中的大太监刘光做了干爹,加上他和太子李湛年纪相仿,于是在干爹的运作下,刘克明不仅没有净身,还得以做了太子的伴读书童。

可惜这李湛就不是个好孩子,打架斗殴恶作剧,招猫逗狗踢马球,那真是长安第一纨绔子弟。李湛说起读书、治国的正事那是一窍不通,但是说起玩乐享受那真是行家里手。

刘克明也机灵,知道怎么伺候主子,他投其所好,太子想玩什么就陪太子玩什么,太子走到哪他就跟到哪,十足的狗腿子。

此时的刘克明还没有暴露出他贪婪的本性,当李湛即位登基之后,他作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权势日益见长,但是他并不满足,没有净身的他盯上了皇帝的后宫。

说来也是有趣,这唐敬宗李湛登基之后,还是本性不改,依旧沉迷于吃喝玩乐,但是不怎么喜好女色,这给了刘克明可乘之机。

因为李湛长期不关心后宫,后宫佳丽们难免心有怨言,这也给了刘克明极大的便利。

面对如此良机,本来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的刘克明果断动手,一来二去的刘克明就和后宫有染了,尤其是一个叫董淑妃的妃子。

这女人也有了,正所谓权色不分家,刘克明就开始弄权夺利,暗中拉拢一批太监,作为自己的党羽,扩充势力。

不过这其实是刘克明害怕了,暗中和皇帝妃嫔有染,这是杀头大罪,刘克明害怕万一有一天事发了,自己就会失去如今的一切。

刘克明继续过着煎熬的日子,一边沉溺于莺莺燕燕之中,一边担心被人发现。他最终承受不住煎熬了,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那就是杀掉皇帝,只要皇帝死了,这些妃嫔就没什么人关注了,自己的丑事也就不会被发现了。

可惜刘克明是个有贼心却没有多少头脑的人,他所拉拢的太监并不都是和他一条心,他所策划的谋逆之事,早就被泄露了。

而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刘克明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不过胜利果实却被人摘走了。

有一天晚上,刘克明借着陪李湛饮酒作乐的机会,提前安排了一堆太监暗中潜伏,最终杀死了李湛。

之后他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假遗诏,想推文安郡王李悟上位,然后把持朝政,可惜在另一个大太监王守澄的眼里,刘克明就像一个小丑。

早就知道谋逆之事的王守澄一直在挺不住了,他要利用刘克明,让刘克明去做这谋逆之事,他自己再来摘果子。

皇帝被杀当夜,王守澄直接带禁军包围了刘克明,刘克明见大势已去,选择了跳井自尽。

而遗诏则是被王守澄利用,先是让文安郡王李悟监国,又暗杀了李悟换人上位,更好地把持朝政。

刘克明机关算尽,本以为能够做一做操控皇帝的"幕后黑手",可惜只是有点小聪明,葬送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