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较常年偏晚3天;19日,江淮地区正式入梅,较常年偏早4天。截至今日(25日),江淮、江南等地降水量比常年偏多1倍以上,湖南常德、安徽黄山、浙江杭州西部等局地达600-758毫米,安徽、湖南多地发生暴雨洪涝灾害。

6月24日,湖南长沙遭遇强降雨,外卖员打捞掉落积水中的鞋子。图/视觉中国

24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也是历史上首个针对梅雨的暴雨红色预警。次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预计25日至27日,江南北部、江汉东部和南部、江淮以及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南部、贵州北部、广西等地仍有持续性强降水,其中,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南部、贵州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中部和北部、安徽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据央视新闻报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梅雨期间的天气变得更加不稳定并伴有一定极端性。气象数据显示,长江中下游梅雨季的无雨日数、降水强度、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次和强度,均呈现增加趋势,其中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最为明显。

【1】梅雨带盘踞长江沿线,列车效应明显

为何此次南方的强降雨过程如此强劲?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由于副热带高压牢牢盘踞在华南一带,同时有冷空气南下,梅雨锋的位置变化幅度比较小,强降雨中心稳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导致降雨重叠度比较高,局地累计降雨量比较大。

气象科普博主@中国气象爱好者也发文称,"近两日横贯湖南、江西、浙江三省的梅雨带强得可怕,但凡被红波打中就是暴雨倾盆,而且列车效应十分明显,(未来该梅雨带范围内地区)10天最大累计雨量有可能达到800毫米甚至更高。"

6月17日8时-24日14时逐小时累计降水量实况。图/@weatherman_信欣

未来降雨核心区将集中在哪些地方?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唐晓静介绍,25-27日,由于副热带高压较为稳定,西南暖湿气流持续提供水汽,主雨带仍盘踞在长江沿线,其中安徽、江苏等地雨势强劲,发生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等气象风险高;且由于动力条件较好,南下的冷空气将与暖湿气流发生激烈对峙,易激发强对流天气。

28-30日,西风带上有短波槽东移,配合梅雨锋上气旋发展,主雨带会有所摆动,由前期的东西走向转为西南-东北走向,西段雨带向贵州南部、广西一带南压,东段雨带还具有不确定性。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暴雨核心区发生局地山洪、地质灾害、城乡积涝等灾害的气象风险高。

【2】未来十天将有三轮强降雨过程,7月初有望出梅

如此猛烈的强降雨天气还要持续多久?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中期预报来看,未来十天内,长江中下游等地还将有三轮强降雨过程,几乎"无缝衔接",并至少持续到月底。

未来10天全国降水量预报图。图/中央气象台

25-27日,江南北部、江汉东部和南部、江淮以及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南部、贵州北部、广西等地仍有持续性强降水,其中,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南部、贵州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中部和北部、安徽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8-30日,黄淮南部和东部、江汉、江淮、江南西部和北部及贵州、广西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7月1-3日,华北东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和西部及广西北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发文分析称,"27-28日雨带西段北抬,对应副高西伸后,暖湿气流加强北上,之后有低涡形成并向东北方向移动,在低涡的搅动下,雨带的南北倾斜度加大,从东西向逐渐转为西南-东北走向,进而使得雨带西段南落,东段北抬。7月初副高东退,在副高西侧依然有强盛西南暖湿气流,使得雨带可能还会维持西南-东北走向。7月3-4日副热带高压不仅西伸,而且北抬,在东经120°的副高脊线(东南风和西南风的转向点连成的线)越过北纬25°。这将是副高在夏季第二次重要北跳,如果后期能稳定住,意味着江南北部和长江中下游多雨模式结束。"

也就是说,7月2日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的降雨就会明显减弱,7月3-4日雨带继续北抬,长江中下游和江南降雨基本结束,迎来出梅。"总之后期密切留意形势演变,但近期依然要高度警惕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