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文章,称中国正在俄乌冲突中"援助"俄罗斯。该报在研究去年俄罗斯的海关数据后指出,尽管美国正在努力制裁俄罗斯,但后者仍能从非西方国家那里获得被封锁的产品和技术,海关数据显示,有数十家中国企业向俄罗斯提供了"能够用于军事用途"的设备和零部件。

对于该篇报道捏造的所谓"中国军援俄罗斯"的论调,中方在第一时间给予了驳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明确表态--"有关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援助'的说法没有事实依据,纯属臆测和故意炒作。"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强调:"俄罗斯有足够的能力保证自己的国家安全并展开特别军事行动,而且这种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

这里我们需要首先明确的一点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方从未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军事援助。有人可能会在一些视频中看到俄罗斯士兵穿戴着中国的防弹衣或头盔,但这些装备基本是私人海淘的,跟官方毫无关系。

另外,中国也无法保证所有出口的东西都不会被用于军事用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无人机。中国每年出口的无人机大部分都是民用的,但民用的无人机在经过改装后,确实也可以被用于战场侦察,但我们没办法保证这不会发生--总不能中国完全不出口无人机了吧?

(民用无人机在经过改装后,可以被用于战场侦察)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中方根本不需要遵守美国对俄罗斯的单边主义制裁,我们不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完全是因为我们对俄乌冲突秉持中立立场,不想再为局势拱火浇油。

相比之下,美国根本没资格对中国说三道四。如果按照美国的说法,不能让世界上的任何贸易往来对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有利,那么我们想问,为何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几个月时间里,美国仍大量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

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的无端指责,是典型的"双重标准"。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中方真的对俄罗斯进行了军事援助,俄罗斯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至于被外界这般诟病。同时其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以及所带来的后果,更是西方无法想象的。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能源)

透过现象看本质。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被美国媒体扭曲成了"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抹黑中国。当年由于和伊朗做生意,中国多家科技公司就遭到美国制裁。如今拜登政府可能又想故技重施,拿俄罗斯当借口对中国科技企业发动制裁。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年伊朗的问题发生后,网上就曾出现过一堆"反思怪",认为中国企业被制裁"只能怪自己""谁让他们跟伊朗做生意被美国发现了"。如果未来有中国企业因跟俄罗斯做生意被制裁,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又要跳出说"谁让他们不遵守美国制裁"。

(俄乌冲突很可能成为美国制裁中国企业的新借口)

言归正传。《华尔街日报》作为美国民主党的传声筒,此番报道很像是为拜登政府接下来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新一轮大规模制裁创造舆论氛围。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从未停止在科技领域对中国的打压和封锁。

去年10月,美国公布了一套新的半导体出口限制措施草案,并将31家中国企业列入"未核实名单",禁止美国任何实体或个人向名单上的中国企业提供半导体产品和技术。该草案不仅要切断中国获取高端芯片的渠道,还要阻止中国获得制造先进半导体的设备,比如光刻机。今年1月,美国众议院成立"中美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向荷兰、日本、韩国等国家施压,阻止这些国家的企业向中国提供半导体相关技术和产品。

(美国正在向盟友施压,禁止他们向中国出口光刻机)

在向其他国家施压的过程中,美国发现,过去他们制裁中国的那些理由,比如"保护美国国家安全""维护美国战略优势",难以说服其他国家彻底站在美国一边。而现在看来,美国似乎找到了一个更加"正当"的理由,那就是俄罗斯。

这个理由对欧洲来说尤其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地缘因素,欧洲向来把俄罗斯视为"战略威胁",在制裁俄罗斯一事上可谓不遗余力,反俄已经成为了如今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政治正确"。那么为了争取在涉华问题与美国利益不同的欧洲,拜登政府选择把中国和俄罗斯绑在一起,就是要告诉欧洲:制裁中国,也是制裁俄罗斯。

但无论怎样,美国要来尽管来,我们接招。越是把中国和俄罗斯绑在一起,中俄就是越会紧密地站在一起反对西方霸权;美国越是打压中国企业,越是能激发中国在逆境中的潜力,让中国企业变得更加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