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银行自动续存成"过去式"

多家银行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

这种自动转存的通知存款曾经为不少消费者带来了不少便利。当你的活期账户资金超过一定额度时,银行会自动为你转存到高息的通知存款账户上,轻松赚取更多的利息收益。听起来不错,对吧?

但是最近,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主动终止这项服务,取消自动转存的功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变化?这又将对普通大众的资金管理带来哪些影响?

利率监管趋严,银行主动下架以降低负债成本

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银行存款利率的管控。2023年3月,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各大银行严格控制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的加点上限。

其中,国有大行加点上限不能超过10个基点,其他金融机构不能超过20个基点。同时,还停止了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业务。

作为银行的负债端,存款利率水平直接影响到资金成本。在利率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银行主动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既是顺应合规要求,也有利于降低自身的负债综合成本。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近年来银行营收、利润增速和息差都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首次跌破1.7%。"在这种情况下,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

流动性充裕,自动转存功能或成"多余"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较为充裕,资产端投放相对乏力。银行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也可能源自对未来资金需求的审慎判断。

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银行不再需要过度吸收存款来支撑贷款投放,而是更倾向于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取消自动转存功能,让通知存款产品回归到客户主动申请的本质,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的负债总量和负债成本。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就指出,"取消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业务,银行的负债规模和负债成本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更好服务客户,需要主动通知提前支取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取消"智能通知存款"的自动转存功能,确实给原本较为便捷的资金管理带来了一些不便。

但是,这也意味着银行将更多地关注客户的实际需求,要求消费者主动通知并预约支取,从而优化客户服务体验。

比如,渤海银行在下架"自动转存通知存款"的同时,推出了"通知存款+"产品。客户如需支取,需要提前通过柜面或电子银行渠道发起提前通知和约定支取动作。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也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实际资金需求,建立了更加精细化的客户服务模式。

银行调整通知存款产品,或许是大势所趋

综上所述,银行纷纷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既源自监管趋严,也体现了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需求。同时,这种调整也可能让银行与客户建立更精细化的互动关系。

当然,这一变化对消费者的资金管理确实带来了一些不便。但从长远来看,它或许也能促进银行业务模式的优化升级,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