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挑衅中国尝到苦果,中方叫停大项目,大量订单转向越南,美方不闻不问,菲高官求中资回归,马科斯看懂形势了吗?

在6月17号被中国海警在仁爱礁有力反制后,菲律宾消停了许多,甚至有服软的迹象。

一是菲律宾高等法院向中方赔礼道歉,称中国和菲律宾在仁爱礁冲突只是个"意外",称中方应当不知道菲律宾的运补计划。

二是在本月20号,菲律宾经济部长喊话中国,称希望把"经济和政治分开",欢迎中国的投资与贸易。

三是在民间领域,近日有菲商业团体发布声明,强烈谴责马科斯当局在南海的恶劣行为。菲律宾态度的变化之快令人咋舌,要知道,在不久前菲方还发布民调显示,有七成以上的菲律宾人对中国抱有敌意,5天前,菲律宾政府还致信联合国,要求扩展"大陆架权利",图谋整个南沙群岛。

菲律宾的态度变化有两大因素推动,一方面是意识到了中菲军力的巨大差距,在6月17号的交锋中,中国海警以"拖曳"和登船检查等方式依法管制,菲律宾遭遇惨败。同时中国多艘055"万吨大驱"和075两栖登陆舰等主力舰船下场南海,马科斯政府意识到,中国要动真格了。二是在经济方面,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美元指数的走强加剧了菲律宾经济的恶化,比索大幅贬值,社会矛盾进一步增大。同时中菲遇冷,菲律宾的对华出口受阻,大量订单转向其他东盟国家。几个月前,中方停止了对菲律宾的铁路援建工作,价值50亿美元合作变成了烂尾工程。

种种不利因素下,菲律宾将目光投向美国,有菲律宾官员表示,如果美方不对菲提供援助,菲律宾将不得不向中国"妥协"。反观拜登政府却债台高筑、通胀率高企,又被乌克兰和以色列追着要钱,对菲律宾的困境选择不闻不问。菲官员对华妥协的背后,是菲总统马科斯或许认清了现实,终于要"认输"了,意识到中菲生变的结果很危险,恳请中国资金回归并加大中菲经贸合作。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对此中方目前并未做出回应,对马科斯而言,要缓和中菲关系,必须要率先释放诚意。

南海局势发展至今,菲律宾可以说是"里外不是人",既站在了其他东盟国家的对立面,又与中国的关系走向冰点,导致菲律宾走到了如今的尴尬局面。对马科斯当局而言,当务之急是回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框架中,以实际行动杜绝外部势力的干预,通过和平途径解决南海问题。如果继续挑衅,中国在经济、军事和执法等各个领域都做好了万全准备,更大的反制还在后面。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2016年的历史已经表明,与美国合作是与虎谋皮,只会沦为"弃子",留给马科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