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中俄贸易,欧盟宣布制裁中方,19家中企被"狙击",对此,中方的回应是怎样的?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报复也没有手软,俄方的报复又是什么?

俄乌冲突背景下,美西方国家持续借俄乌冲突问题炒作所谓"中国援俄"话题,并借机向中国发难。24号当天,欧盟就宣布了新一轮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一下制裁了包括俄罗斯企业在内的61家企业单位,这其中就包括19家是中国企业。这次欧盟宣布制裁中方,狙击19家中企所给出的理由依旧如之前一样,即所谓"这些企业'支持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向俄罗斯销售了可用于'增强俄罗斯国防和安全部门的产品和技术'。"其实说白了,就是不许中俄两国开展正常的贸易往来。在他们的认知里,中俄做生意,就是中方在"援俄",即便是正常的生意往来,那也是中方在经济上"支援"俄罗斯。当然,就目前情况来看,欧盟这样做,其背后显然就是美国在推动的。因为不久前,美国拜登政府也曾宣布了新一轮对俄制裁措施,美方一次性制裁了300多个公司、银行以及数十名个人,其中同样包括中国。

对于美欧这种以涉俄因素为由制裁中企的行径,中国外交部早已多次强调,中俄两国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双方开展互利合作有自身内在逻辑和强大韧性,符合两国利益,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我们也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另外,针对美西方蓄意炒作渲染所谓"中国援俄"论调,中方也曾多次明确表态:第一,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不应受到干扰和破坏,更不应成为抹黑、遏制中国的工具;第二,中方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绝不接受抹黑施压、甩锅推责。对于中方的表态,显然,美欧是故意选择充耳不闻,由此足见其险恶用心,它们就是想借此机会打压遏制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盟最新一轮制裁中,针对俄罗斯的部分还首次涉及到了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出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在欧盟境内转运,包括船对船转运和船对岸转运以及重新装载操作;第二,禁止欧盟成员国新的对俄投资,以及为在建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提供货物、技术和服务。由于当前一些欧洲国家还摆脱不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因此该制裁部分有9个月的过渡期,也就是说9个月过后,这部分制裁才会生效。此外,在经济、矿产方面,欧盟还禁止运营商在境内外使用俄罗斯开发的SPFS金融信息服务系统,进一步限制从俄罗斯进口氦气,并加强对锰矿、稀土化合物、塑料等化学品以及挖掘、控制和电气设备的出口限制。


针对欧盟这种歇斯底里的制裁手段,俄罗斯的报复也绝不手软,作为回应,俄罗斯政府宣布扩大禁止进入俄罗斯的人员名单,涵盖欧洲理事会成员、欧盟成员国议员和欧洲议会代表团。另外,禁令还将扩大到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机构和个人、参与起诉俄官员的人士、主张没收被冻结的俄罗斯海外资产并将其移交给乌克兰的人,以及发表反俄言论的非政府组织活动人士。而在此之前,莫斯科交易所曾发布声明宣布,自6月13号起,该交易所将停止使用美元和欧元进行场内交易,这一变化涵盖外汇和贵金属领域。不难看出,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俄罗斯与美西方国家在俄乌战场之外的交锋同样激烈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