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临时关税将于7月4日正式生效。

"面临风险的是一个拥有1290万员工的行业,占欧盟GDP总量的7%,且越来越落后于同行。""政客新闻网"欧洲版6月13日指出,欧盟此举是希望给其备受珍视的汽车行业一个"喘息之机",因为该行业正经历一场痛苦的、历史性的"油车转电车"进程。报道称,若欧洲汽车制造商不浪费这个机会,欧盟借此"保护主义"手段为它们追赶中国竞争对手创造了一个"小窗口期"。

然而就在此时,欧盟内部以及自身行业却都出现了"混乱"。在此次欧洲议会选举后,右翼势力的崛起打击到了绿色政策的实施力度,以欧洲议会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党团(EPP)主席为首的一派人士正寻求终结欧盟的"2035年禁售燃油车计划",而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是该计划的主要推动者。

除了政策上在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的"摇摆不定",许多欧洲车企更是活在自己的"舒适圈",眼前只看到利润更高的燃油车,而不愿在电动车领域发力竞争。相比之下,中国车企则持续发力,甚至开拓了除欧美以外的更多市场。因此报道认为,欧盟的临时关税可能顶多只是"减速带",无法阻挡中国车企前进的步伐。

而这也是欧盟宣布加税之后,西方媒体舆论比较主流的观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6月13日也举例分析称,欧盟计划对比亚迪加征最低一档17.4%的关税,这样的税率水平使得比亚迪成为了相对意义上的"赢家",在欧洲市场仍能保持较高竞争力,甚至有可能通过进一步降低售价来争夺市场份额。

2023年9月,中国电动汽车亮相2023慕尼黑车展,展台前人山人海。(视觉中国)

"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征关税),欧盟汽车行业将失去销量和市场份额,其盈利能力将迅速下降。"欧盟委员会一位匿名官员这样声称道。而就在欧盟宣布对华加征关税之际,前不久刚刚在第十届欧洲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欧洲人民党党团中的一个派系,也正试图扼杀欧盟的"2035年禁售燃油车计划",各党派之间正在"摊牌"。

一年前,欧盟各成员国和欧洲议会共同作出决定,从2035年起禁止新注册柴油和汽油发动机汽车。简而言之,就是禁止排放二氧化碳的汽车上路,该消息一出就引发很大争议,

欧洲人民党党团主席曼弗雷德·韦伯(Manfred Weber)在此次欧洲议会选举胜选后,就瞄准了这项禁令,而他的立场显然和同为德国人的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产生了分歧,冯德莱恩正寻求以欧洲人民党党团候选人的身份竞选连任。

为寻求连任,冯德莱恩可能需要同坚决绿党达成协议,以组建一个新的联盟,而绿党坚决反对重新讨论这一禁令。

"这些措施并不能弥补德国汽车工业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落后。"欧洲议会工业委员会的德国绿党籍成员迈克尔·布洛斯(Michael Bloss)警告称:"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的曲折做法正在产生不确定性,并对汽车行业造成巨大损害。"

欧洲议会欧洲人民党党团主席曼弗雷德·韦伯(资料图)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的报道提到,除了这些政治层面的博弈之外,欧洲电动汽车的裹足不前也与众多车企更愿意待在"舒适圈"有关系,这才催生了欧盟内部废除"2035年禁售燃油车计划"和动用关税手段以获得喘息时间的想法。

由于生产成本高和采用率放缓,许多欧洲车企已经放弃其电动汽车目标。德国大众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会议上就表示,将更多地依靠混合动力汽车来弥补纯电动汽车销量的下降。

缺少2.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9.5万元)或更便宜的平价车型,是阻碍电动汽车普及的一大障碍。由于兼顾广阔的供应链资源和低廉的成本,中国车企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白,而反观欧美车企,则专注于价格更高、利润更丰厚的大型车型。

"如果现有汽车制造商的大部分利润仍然来自内燃机汽车,那么你将看到这样一种局面--它们在世界其他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F)清洁交通首席分析师科林·麦克拉彻(Colin McKerracher)指出。

就在欧洲还在讨论如何前进之时,中国和美国正在迎头赶上,打造自己的电动汽车巨头,这也使得欧洲成为汽车品牌眼中"最有利可图的市场目的地"。

上汽集团出口至欧洲的汽车(上汽集团)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指出,借由关税手段,欧盟想给高速前进的中国汽车制造商设置"路障",但这些临时关税可能顶多只能充当"减速带"的作用。

报道直言,中国车企所能获得的利润可能将会暂时受到打击,但欧盟此举只会加速这些汽车厂商在欧洲境内建立生产设施以避开关税的计划。到目前为止,中国车企广受欢迎,诸如匈牙利等过都为这些中企投资敞开了大门。在此期间,比亚迪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有足够的缓冲力来消化关税,并维持目前的消费价格。

此外,中国车企也在关注欧美以外的市场,比如东南亚,那里的市场份额正在迅速增加。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年度展望报告,2023年,中国品牌占泰国电动汽车销量的77%,而2022年这一比例为46%。麦克拉彻表示,在此情况下,如果欧洲汽车制造商被允许维持对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执念,"他们将与世界其他地区脱节"。

对于欧盟此次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6月12日回应称,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

关于中方会否反制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6月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有必须捍卫的原则,那就是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也有必须维护的利益,那就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此,中方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