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差,并且在很多阴谋论中,这次事故和美国脱不了关系,但是为什么在伊朗总统飞机出事之后,伊朗曾经请求过美国的帮助?

随着这次事故原因的逐渐清晰,伊朗官方也将事故原因公布,就在公布原因后不到24小时的时间,伊朗副外长就与王毅见面,伊朗终于向中方交底。

事故原因查明,伊朗曾向美国寻求帮助

伊朗官方媒体22日表示,莱希发生空难的起因是"技术故障",很多专家也认为,事发当日天气恶劣,能见度低,气温低,加之事发地位置在山地,地势复杂,因此飞机失事的可能性较大。

这不仅不利于降落,而且在能见度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很容易发生事故,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也有其他的原因。

对于这一事件,伊朗内部存在着一种观点,即美国对此事负有责任,因为这架飞机是数十年前买来的。

大部分的零件已经老旧,早就应该更换或者修复,只是美国对伊朗航空行业的制裁,伊方找不到合适的备件,导致飞机出现故障,这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一个因素。

伊朗前外交部长同意莱顿的观点,但是他把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归咎于美国的制裁,并且要求莱希和飞机上的全部乘客都应该由美国来承担,并表示美国的犯罪行为将被记录在伊朗的历史上。

在证实"技术故障"的同时,伊方希望能对"故障"的根源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伊朗军方最高统帅穆罕默德·巴盖里已经命令一个专门小组前往莱希总统坠毁的地点进行调查,并请求美国方面给予帮助,但令人意外的是,美国方面居然拒绝了伊朗的请求。

美国的新闻发言人米勒说,正常的时候美国应该帮助,但是这一次,美国并不愿意这么做,是因为在后勤方面遇到了麻烦。

白宫国安会战略通信协调员柯比的反应就更残酷了,一点也不想顾及伊朗人的悲痛,反而把矛头指向了伊朗本身并未履行其保证装备安全的职责。

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这起事件是一场意外,土耳其政府表示这其中肯定有问题,而土方也试图寻找一架直升飞机的应答机,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什么都没有找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要么是因为对方关机了,要么就是飞机压根就没有应答机,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太正常。

还有为什么直升机会选择在浓雾中飞行,为什么三架飞机只有一架飞机坠落,这些都是无法解释的问题。

美国白宫,五角大楼,国会,都在极力的否认这件事,而中俄两国,也都在密切关注着这件事情。

中国外交部在哀悼莱希的同时,还表示中国已经失去了一个"好朋友",俄总统普京则说莱希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莱希执政期间,伊中和伊俄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其反美霸权的基础也非常牢固,如此一个铁腕领袖的去世,对伊朗乃至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影响是很大的。

伊副外长与王毅见面

伊朗一方已宣布,下个月末将进行新一轮总统大选,在大选之前,穆赫贝尔将担任总统一职,而且伊朗的政权,都在哈梅内伊的掌控之中,这场突发事件,并没有给伊朗带来太大的影响。

在国内局势稳定的情况下,伊朗要做的,就是保持并加强与他国的关系,维护地缘政治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副外交部长萨法里也按照约定出席了上合外长理事会在哈萨克斯坦的会晤。

也是在这一次会面中,萨弗里与王毅进行了会晤,对中伊关系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表态。

在见到王毅的时候,伊方首先向中国表示了感谢,然后萨法里立刻向中国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伊朗的外交政策都不会有任何改变,伊方依然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并将在各个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最后伊方特别强调,中国在过去一年里为中伊双方所做的努力,对此表示感谢,并希望继续保持这种势头,与本地区其他国家建立更好的关系。

美国最近一直在大力推行"沙以和解",也就是以"安全保障"为交换,让沙特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恢复正常。

美国之所以这么做,一是想要加强自己在中东的影响,二是要破坏中国对沙伊两国的斡旋,让伊朗与沙特的关系再次恶化,从而削弱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而且在巴以矛盾尚未平息的情况下,美国此举无疑会让本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因此伊朗外交部长的这番话,无疑是在向我们交底。

王毅外交部长对此也作出了肯定的答复,他表示在伊朗面临困境的时候,中国会坚定不移地支持伊朗,坚持两国的发展战略,从两个方面来看,中伊两国的发展方向,都是稳步向前的。

美国不会放弃中东,我们要当心

如今,中国在中东有了日益强大的影响,但我们应该警惕美国,美国绝不会放弃中东。

美国早在奥巴马执政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撤离中东的准备,为的就是遏制某个强大的东方国家,但现在美国却依旧对中东犹豫不决。

如果翻开历史,就会知道,中东已经很久没有统一过了,中东一旦整合起来,就是一支可以撬动整个世界的强大力量。

无论是欧洲还是东亚,要开展经济贸易,中东都是必经之地,若是一个庞大的联合帝国出现在这里,必然会造成贸易障碍,造成沟通不畅。

欧洲之所以会出现大航海时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封锁了"丝绸之路",逼得欧洲人不得不出海。

因此从近代到现在,中东一直处于分裂的局面,几乎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共识,而英国人之所以支持以色列在中东建立一个国家,说不定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苏联也是如此,美国也是如此,在冷战期间,苏联与埃及结盟,叙利亚结盟,伊拉克结盟,美国支持以色列,在中东打了四场仗,让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更加激烈,让中东诸国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想要团结在一起,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美国一口咬住中东,除了不想让伊斯兰文明发展壮大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东地处亚、欧、非三大洲之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就拿苏伊士运河来说,台湾的油轮曾滞留数日,造成国际贸易大受冲击,苏伊士运河不仅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通道,也是欧洲和亚洲之间唯一的通道,如果被封锁,那么大部分的货物都要绕过非洲大陆上万公里才能抵达,这无疑会增加运输成本。

因此,美国需要在苏伊士运河周围保持足够的影响力,以此来平衡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关系,另外中东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地区,美国曾经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中东关系到美国的生死存亡。

七十年代中东的石油危机,让全球原油价格翻了四倍,美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那时候美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就连苏联认为美国已经完蛋了,所以才会毫不犹豫的将军队开进阿富汗。

而当苏联濒临崩溃,无暇顾及中东的时候,美国同样派遣军队进入中东,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控制石油价格。

虽然美国现在的页岩油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对中东的石油没有那么大的依赖,但美国却一直想要利用这些资源,来拖住我们,因为我们如今的石油需求量巨大。

因此,哪怕美国是真的不打算在中东砸钱,也得在中东维持自己的影响力,免得被人趁火打劫,推行欧亚一体化。

中俄反应亮了

事发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很快就联系了莫斯科的伊朗大使,普京对伊朗的态度很认真。

除了他自己之外,俄罗斯高层包括俄国防部部长别洛乌索夫,以及安全会议秘书长绍伊古都参加了会见,普京对伊朗的情况表示了关注,并表示将向伊朗提供任何需要的帮助。

俄罗斯与中国在5月20日召开了紧急会议,就中俄之间的边境安全与稳定进行了讨论,并与其他成员国一道,共同维持本区域的安全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就目前的国际问题交换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