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济学人,翻译/观察者网 郭涵】

尽管最近不太流行说这话,但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便是全球关税水平的显著降低:从20世纪70年代平均10%以上的进口关税降到如今平均3%。关税的降低推动了全球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使同期的全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几乎增加2倍。对各国来说,越是拥抱开放就意味着越繁荣。因此,乔·拜登总统决定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令人深感遗憾。

在令广大消费者获益的同时,跨国贸易又损害了有能力组织抵抗的特定工人群体与企业的利益,因此贸易总是伴随着国内政治代价。今天的政客更是时刻在意着这种代价。当初为支撑一个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所形成的共识正在瓦解,美国所谓中国"不公平竞争"的指责以及唐纳德·特朗普"美国优先"理念的崛起加速了这一进程。

美国的两党政客均认为,他们需要对一系列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他们指责中国大量补贴国内的汽车企业,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优势。美国政客还宣称,让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安全风险"过大,因为电动汽车很容易被跟踪与监控。就算这些担忧有一定道理,拜登先生的关税大棒也并不是一件解决上述问题的趁手工具,且会给美国和全世界带来被各界低估的经济损失。

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贸易代表戴琪和劳工部部长苏维思在白宫玫瑰园听取总统拜登关于加征关税的讲话 图自:视觉中国

暂且回顾一下最基本的原则。正如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200多年前提出且被后世经历所证实的那样,就算其它国家设置了贸易壁垒,对一国政府来说,开放贸易边境也是合理的决定。生活在自由主义国家的居民能够享受更低廉的物价与更丰富的商品品种,而企业则能专注于他们最擅长领域的生产。相比之下,关税会纵容效率低下的企业,并损害消费者利益。

20世纪80年代,当被华盛顿盯上的日本汽车企业同意签署出口配额协议,抬高了在美国卖车的价格后,美国以痛苦的方式领教到这一点。结果呢?美国的造车"三巨头"("big three",即通用汽车、福特汽车与克莱斯勒集团,观察者网译注)继续生产着老爷车。

今天的美国车企又惧怕来自中国比亚迪公司"海鸥"纯电动车的竞争,后者的某些型号在中国的售价甚至不到1万美元。相比之下,美国车企以3倍的价格生产质量还不及对方的电动车,这让美国车主们完全没有动力去配合政府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政策。你可能会争论,关税是不可避免的,否则美国的绿色转型补贴就会流入中国企业的口袋。的确如此,但这也表明,低效政策是如何导致"一步慢,步步慢"的。

更令人无从辩解的是拜登政府征收关税的方式。各国政府理所当然地渴望管理国际贸易带来的政治成本,这也是为何美国所谓"基于秩序的贸易体制"设计了防止不公平竞争的机制。尽管经济学家乐见廉价的进口商品,但当政客们担心大量的进口商品会伤害特定产业或城镇时,他们也能够做出反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就平衡经济效率与国内政治现实这个问题,美国基本上发挥了作为榜样的力量。

但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美国最新加征的关税将过去的处理机制一脚踢开。美国政府本可以详细说明中国电动车如何从巨额补贴中获益,然后征收经过仔细权衡的关税额。美国政府本可以提供所谓中国电动车构成"安全威胁"的具体案例,而不是给出模糊又吓人的猜想。

相反,如今美国政府用看似无害的"无花果叶"来掩盖其保护主义的动机:拜登政府的新关税建立在特朗普时代加征关税的基础之上,而特朗普政府当初给出的理由却是中国"窃取美国技术"。多么滑稽可笑。今天美国人对中国电动车的真正担忧并不是因为中国车企窃取了美国的技术,而是因为它们把美国车企的技术远远甩在后面。

美国公然轻视在出台政策前进行严谨论证的必要性,会带来危险的后果。在美国国内,更多公司会寻求政府的保护。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正在竞相提出设置最严苛的贸易壁垒:特朗普先生警告称,他将对中企在墨西哥工厂生产的汽车征收200%的关税。

在国际层面,随着中国出口的顺差遍及世界各地,那里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也会紧跟美国的脚步。这将对曾经由美国倡导推动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另一记重击。巴西正在增加对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欧盟可能很快会做出类似的决定。

美国依然在引领全球贸易政策--但今天,它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

(原文于5月14日发布在"经济学人"网站,原标题: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比政策更糟糕的是领导力。 America's 100% tariffs on Chinese EVs: bad policy, worse leade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