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礼尚往来。按照传统习俗,逢年过节,女婿上丈母娘家要送节礼,可夫妻一体,女婿的节礼也是女儿的节礼。

可每个家庭的条件不同,有的家庭条件好,有的家庭条件差,这节礼也并非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但不管买得多,还是买的少,买得贵,还是买得便宜,都是自己的一份心意,礼轻情意重嘛。

一名女子在自己的社交平台,曝光了自己大姑姐一家的"不作为":每次回娘家都是空手而来,走的时候都是装满一车,直到塞不下为止。

还美其名曰,在城里吃不到,买的不新鲜,花的钱还贵。

公公婆婆也当不要钱一般,大姑姐要1个,他们塞3个,疼女儿不看儿媳脸色的吗?

如果大姑姐一家条件差也就算了,可明明她家生活条件很好,住在城里,比自己家经济好,过得舒服安逸多了。

这样的差异让女子觉得心里非常不平衡,一次两次这样她忍了,可次次都这样,这让她忍无可忍。

难道大姑娘还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知道如今的家是谁的吗?

女子这样想着,想到自己也没什么好求大姑姐一家的,忍无可忍之下直接撕破脸皮。

根据女子描述,大姑姐嫁到了城里,老公条件好,家里有车有房,是已经扎根的城里人。

然而大姑姐这个人却精于算计,喜欢占小便宜,每次回娘家,看到点针头线脑的,只要她看上了,都会拿走。

更别提那些固定"项目":家里种的时令蔬菜,家里养的走地鸡,家里的米啊,菜籽油啊,腌肉腌鱼啦。

只有想不到,没有大姑姐带不走的,唯一能限制大姑姐发挥的只有后备箱,只要后备箱装得下,就没有大姑姐不能塞的。

不仅是大姑姐,公公婆婆也会帮着塞,生怕城里没有好东西,把女儿给饿着一样。

然而每次大姑姐来,都是空手而来,还美其名曰:城里只能买些吃的喝的,爸妈都不吃,买了也是放到过期浪费。

公公婆婆也会附和:来家就好,人来了就行,带什么东西,什么都不要带。

大姑姐和老公总是笑呵呵地应了。

这给女子的感觉就像是:他们是来进货的。

每到逢年过节,大姑姐还没回来,公婆都会提前准备好给她带走的东西,生怕女儿在城里没得吃。

因为回来的次数多,频率大,不知道的乡邻总夸大姑姐孝顺,嫁了人也没忘记娘家,忘记父母。

女子作为儿媳,刚嫁进来脸嫩也不好管人家的家事,毕竟他们是亲父女、亲母女,可是时间久了,心里就开始有怨言了。

人家都是有钱的姐姐帮衬穷弟弟一家,哪有有钱姐姐专门薅穷弟弟的。

因此,这一次公公自作主张将自己喂的鸡塞进大姑姐后备箱的时候,女子一下子怒了,冲过去一把将鸡夺了下来。

公公忍不住表示:这可是你亲姐姐,吃你一只鸡怎么了。

女子破罐子破摔:是我家他亲姐姐,可不是我亲姐姐,有亲姐姐每次回来都空着手吗?

女子这一次可是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了出来,场面一时有些尴尬。

父母心疼女儿贴补女儿,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家里添了儿媳妇之后,这中间就隔了一层关系,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下儿媳妇的感受和态度。

简单来说,就是要看儿媳妇的脸色。

生活中,对于公婆来说,是女儿更亲,还是儿媳妇更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