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行动愈演愈烈,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俄方威胁将对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不友好国家"采取"不对称措施"回应,这引发了外界广泛热议和忧虑。我们有必要客观分析这一举措的背景、影响以及未来可能。2014年,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吞并克里米亚半岛后,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持续紧张对峙。

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作为前苏联盟国,是北约在俄罗斯腹地的前沿阵地,地理位置极为敏感。近年来,三国不断加强与北约的军事合作,部署了大量北约军队和武器装备,构成了俄罗斯在欧洲的软肋。今年2月,俄罗斯发动了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局势进一步升温。波三国等国家随后宣布,停止向俄罗斯运输大量民用和工业品。

切断了俄罗斯通往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州的铁路和公路通道。

这无疑加剧了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军事压力。面对来自周边国家的遏制,俄方不得不采取军事手段反制。4月份,俄军在波罗的海地区大规模军演,出动了导弹部队、航空兵和陆军装甲部队。5月4日,俄在加里宁格勒州附近水域试射了一枚"伊斯坎德尔"新型洲际弹道导弹。24日又发射了一枚"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展示了突破北约防空系统的新型武器。

俄罗斯国防部随后便宣布,将对包括波三国在内的"不友好国家"采取"不对称措施"回应。虽然措辞模糊,但俄方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通过施加军事压力,迫使对手就范,从而扭转目前在该地区的被动局面。展望未来,专家们分析,俄方可能采取的不对称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在波罗的海、北冰洋等附近海域的军事存在。

大规模部署军舰、导弹部队和航空兵。

不断进行导弹试射、舰队演习等骚扰性行动,制造心理压力和战争威胁;利用网络战、电子战等非传统手段,对包括波三国在内的邻国发动精准打击,造成电力、通信、交通瘫痪;在俄语流行区加大宣传力度,大肆宣扬亲俄主义,在邻国当地民众中扩散分裂离间的思潮;极端情况下,不排除对波罗的海三国进行有限的军事打击。

比如对边境地区或军事设施实施精确导弹袭击等。如果俄方果真无所顾忌地实施上述一系列不对称措施,那么局势必将陷入新的升机,给整个波罗的海地区乃至整个欧洲的安全稳定带来极为严重的威胁和冲击。我们不禁要问,俄罗斯为什么要如此行事?从俄方的角度来看,显然它是出于对本国安全的考虑。

随着乌克兰冲突的持续扩大。

俄罗斯在西北方向受到的来自北约的遏制和牵制力度日益加大。已经开始威胁到俄在欧洲的根本利益,迫切需要扭转被动局面,通过实际行动来威慑对手,为自己赢取主动。而通往加里宁格勒州的通道一直是俄罗斯的战略命脉,如今被切断,勒紧了俄罗斯的咽喉要害。因此,俄方无论如何也要捍卫通道的畅通,即使要付出军事上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这就解释了为何俄罗斯会如此咄咄逼人地在波罗的海地区叫嚣并亮出军事武力。然而,也要看到。俄方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北约阵营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双方已经针锋相对,矛盾剧增,使整个地区面临军事对抗和武力冲突的风险与日俱增。一旦真的爆发军事冲突,必将给整个欧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带来毁灭性打击,后果不堪设想。

建设性建议,因此,我们呼吁,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北约阵营

都应该在这个节骨眼上保持克制、理性和冷静。切记不可越过那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双方都应本着相互理解、互利共赢的精神,通过对话谈判的方式,以最大的诚意化解分歧,妥善处理好彼此分歧和矛盾,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这不仅符合俄罗斯和北约阵营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普遍的期盼。如果仍然固步自封、死撑自我。

坚持走对抗对垒的老路,那将是相当于自绝于世界潮流,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呼吁,俄罗斯要摒弃一己之私,基于地区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停止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挑衅和恫吓行为,与有关国家以诚相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平等对话,达成互利共赢的方案。同时,我们也期待。

北约国家应当清醒认识到,苛刻压制他国也决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这只会适得其反。更应当坦诚接纳俄罗斯的合理关切,为其在欧洲地区的正当利益和角色留有空间,在彼此都能接受的框架内,相向而行,共同构建欧洲地区的新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