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后陪朋友去上海嘉定看房,中介一句话扎心了:"现在9成小区都在降挂牌价,但真要捡漏却没那么容易"。打开最新数据更矛盾--10月上海二手房均价跌了0.87%,但9月成交量却环比涨3%,还出现了"降价促成交、成交稳价格"的怪象。

其实大家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就一个:上海房价到底会不会大规模跳水?先给结论:不会大规模下跌,但分化会越来越狠。咱们普通买房人不用慌着等"崩盘价",也别盲目跟风抄底,数据不会骗人。2025年8.25新政刚落地两个多月,外环外不限购、公积金贷款提至216万、二套房贷利率低至3.09%,这些政策不是救市,而是给市场"托底",避免大起大落 。就像9月数据显示,47%的刚需小区成交价已经环比上涨,奉贤、金山这些刚需集中区,成交量直接涨了15%-21%,刚需群体正在慢慢入场。

再看土地市场这个"风向标",今年上海土拍热得发烫。前三批次土拍诞生了4个板块"地王",北蔡地块溢价率40%,静安大宁地块楼面价冲到9万+/平,连外资都来抢地了 。房企不是傻子,核心区域的优质地块还在抢,说明他们看好上海长期价值。要知道,上海作为长三角核心,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集中,每年还有大量人口流入,这些硬支撑摆在这,房价就没理由大规模下跌。

但不代表所有房子都能保值。10月崇明二手房均价跌了2%,松江、嘉定也跌了1%以上,而徐汇、黄浦核心区跌幅只有0.27%-0.47%,差距特别明显。简单说,远郊没人气的老破小、文旅盘,可能还会慢慢降;但核心区的次新房、刚需小户型,价格已经快稳住了。9月数据也证明,议价空间已经收窄到15%,是2024年以来最低,房东的"降价水分"正在被挤出。

还有个关键信号:现在上海楼市是"竖橄榄型"走势,跌超10%和涨超10%的小区各占两成,中间大部分小区波动不大。这意味着没有统一的涨跌趋势,选对板块比等大盘涨跌更重要。比如共富共康、金山新城这些板块,9月超六成小区成交价上涨,而南桥、三林等板块却有六成小区下跌,冰火两重天。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刚需买房别死等"最低价",现在政策红利期,遇到核心区次新房价格合适就可以考虑;投资者千万别碰远郊文旅盘和老破小,优质地段的刚需房才抗跌;已经有房的也不用焦虑,核心区房产长期来看还是硬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