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韩国外交部长官赵兑烈在智库论坛上的发言引发全球关注。他直言"域内国家不愿在中美间二选一",更强调韩国对华接触"符合美国利益"。这番表态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块,激起了关于中美韩三角关系的新讨论 。在中美战略竞争白热化的当下,韩国的"对冲外交"能否持续奏效?这个东北亚国家正站在前所未有的战略十字路口。
赵兑烈的核心论点包含两个关键,一是坚持强化韩美同盟,二是维持对华经济合作。这种看似矛盾的立场,实则展现出韩国精明的外交策略。数据显示,中国连续19年稳居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突破3100亿美元,半导体、汽车等支柱产业超40%产能依赖中国市场。
这种经济依赖与安全捆绑的撕裂感,在韩国智库报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峨山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韩国企业对美投资同比增长37%,但同期在华研发投入却缩减12%。"我们就像走钢丝的人,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首尔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金在恩的比喻,道出了韩国商界的集体焦虑 。
尽管如此,美国近期还是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限制半导体技术出口,这直接威胁到三星、SK海力士的核心竞争力 。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推进,又让韩国看到新的合作机遇。赵兑烈此次表态,本质上是在为韩国争取更多战略回旋空间。
观察人士指出,韩国的"对冲外交"本质是危机管控策略。既要维系70年盟友关系,又不愿放弃中国市场红利,这种平衡术在和平时期尚能维系,但若中美博弈升级为直接冲突,韩国或将面临更艰难抉择。这种集体焦虑,或许正是赵兑烈说出"防止21世纪强国战争"的深层动因 。